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圈子 > 专栏新闻

以创建全省生态文明先行区为目标 果洛州全面推进全域无垃圾行动

发布时间:2019-08-30 14:17 来源:

核心摘要:果洛州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全面建成全省生态文明先行区,是果洛州十三五时期主要发展目标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

 果洛州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全面建成全省生态文明先行区,是果洛州“十三五”时期主要发展目标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近年来,果洛州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方面,以中央和全省生态环境督察为契机,累计投资4亿多元,高质量推进全域环境连片整治、三江源清洁工程和“碧水蓝天”“家园美化”等行动,集中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整治行动,实施了一系列保障性措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各项环保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特别是在垃圾治理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摸索。今年元月份,刘宁省长对果洛州全域无垃圾行动示范工作进行了批示和工作部署,确定我州开展创建全省全域无垃圾示范区建设行动。为全面实施好果洛州全域无垃圾行动工作,经省政府批准,果洛州政府会同省住建厅和省生态环境厅,经过全面摸底调查、认真分析研究,编制了《果洛州全域无垃圾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0年)》,将全域无垃圾行动作为我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创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区的重要内容和抓手之一,为在全省全面推进全域无垃圾行动探索经验、提供试点示范。按照工作部署,果洛州层层召开创建全域无垃圾示范区行动动员会议,在州府玛沁县大武镇格萨尔广场开展了万人全域无垃圾行动倡议活动,广泛在全社会开展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树立垃圾分类和正确处理的意识,形成“政府引导”+“群众自治”模式,城乡环境治理从会“扔”垃圾开始。目前,各县、各部门正在如火如荼的积极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


果洛州将按照确定的四个阶段,细化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开展各项工作,创建全省全域无垃圾示范区,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在果洛落地见效。一是建立完善全域无垃圾体制机制。建立完善全域无垃圾运行管理机制、资金投入机制、绩效考核机制、设施升级机制、宣教监督机制、协同推进机制、依法治理机制、日常保洁制度等七个机制一个制度。二是制定全域无垃圾评价验收标准。结合我州实际研究制定全域无垃圾评价验收标准,分级建立严格的城乡环境卫生日常保洁和巡视巡查制度,确保卫生状况始终保持干净整洁。三是切实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切实做好非正规堆放点整治、房前屋后及庭院垃圾清理、交通沿线垃圾清理等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禁塑行动,确保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四是提高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水平。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强化分类管理、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提高垃圾收运环节设备配置标准、探索建设高温热解及标椎化焚烧等新型垃圾处理设施,为果洛州高寒高海拔地区探索新型垃圾处理模式。五是规范其他垃圾处理。规范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废弃物、有害垃圾等其他垃圾处理。

果洛州将积极探索建立全域无垃圾行动工作质量标准体系、基础设施和运行保障体系、全民动员参与机制、责任考核办法等体制机制,按照既定的项目实施内容,力争用两年的时间,投资4.9亿元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确保我州全域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达到80%以上,县城、乡镇、村社生活垃圾处置率分别达到98%、80%、70%以上。在充分利用原有垃圾填埋场等环卫设施的基础上,主要修建垃圾填埋场、引进高温热解和标准焚烧设施、垃圾分类设施、修建垃圾收集站、餐厨垃圾处理厂、医疗废弃物处理设施、现有垃圾填埋场补充设施、环卫车库等项目。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全域无垃圾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改善环境与提高素质相结合,建设与管理并重,以城镇带乡、以乡带村,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完善保障措施,增加人力财力投入,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全域无垃圾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和持续运行。


0

本文作者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