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伊春转型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林区改革深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起步之年。如期发布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笔笔数据、张张图表翔实生动地记录了伊春市经济社会发展在新时代取得的新成绩。
一、经济运行持续稳中向好五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
2018年全市上下扬绿水青山之长,借冰天雪地之势,着力挖掘经济增长点,坚持以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全力稳增长扩投资促消费,经济运行持续稳中向好,五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森林食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森林生态旅游业大幅升温、北药业规模不断壮大、木业着眼精深加工提质增效、绿色矿业产能有效释放,西钢、钼矿、华能热电等重点企业拉动作用凸现。
初步核算,201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74152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7645万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593173万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1110705万元,增长7%。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7.85:21.64:40.51。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3837元,比上年增长7.6%。
《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都达到近年较好水平,增速由2014年下降9.4%,增长6%,增幅提高15.4个百分点。五大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其中:森林食品业增长6.6%,北药业增长13.5%,生态旅游业增长28.8%,木材精深加工业下降0.8%,绿色矿产及冶金建材增长3.1%。
二、农业经济稳中趋强工业经济运行平稳
农业经济稳步提升,粮食生产再获丰收。随着各项惠农政策逐步落实,以及市场导向作用等因素的共同推动,农业经济稳步提升。《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31991.7公顷。全年粮食产量78.05万吨,同比增长19.1%。其中水稻31.25万吨,增长15.1%;玉米25.82万吨,增长102.6%;大豆20.98万吨,下降14.9%。工业运行总体平稳,重点产业质效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在重点企业有力支撑下平稳运行。三大重点企业西钢集团、鹿鸣矿业、华能伊春热电量价双升、快速增长,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0.1%、12.1%和30.7%。《统计公报》显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其中:轻工业增长1.3%,重工业增长5.7%;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5%;股份制企业增长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0.9%,私营企业下降10.2%;采矿业增长7.7%,制造业增长0.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2%;大中型企业增长3.9%,小型企业增长4.9%。
三、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同步发力
2018年全市经济延续上年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呈现运行平稳、质量效益双升的局面,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同步发力,起到了“稳定器”作用。
《统计公报》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较好。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3%。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5.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0.4%,其中工业增长20.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4%。消费增长态势良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8%。按商品形态分,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7%;餐饮收入额比上年增长11.3%。按地域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6%,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8%。外贸进出口趋势向好。全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7874.1万美元,同比增长14.8%。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87.4万美元,增长17.5%。
四、经济运行的三大基本要素财政、金融、价格指数运行良好
《统计公报》显示,财政实力不断增强,收支同步增长。全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8857万元,增长10.5%。其中税收收入109556万元,增长18%;非税收入69301万元,增长0.3%。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66785万元,增长5.7%。金融存贷款不断增加,存贷比下降。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14.2亿元,比年初增加61.3亿元,同比增长9.4%。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0.2亿元,比年初增加2.8亿元,同比增长1.5%。存贷比为25.2%,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工业品价格指数同步增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1.9%。从商品类别看,食品烟酒上涨0.8%(其中粮食上涨2.4%,畜肉下降6.7%,鲜菜上涨7.7%,水产品下降0.2%,鲜果上涨7.7%,蛋类上涨10.4%),衣着上涨1.6%,居住上涨0.4%,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1%,交通和通信上涨1.4%,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医疗保健上涨10.5%,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8.1%;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1.8%。
五、民生实事有效办结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各地各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切实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兜牢民生底线,积极扩大医疗、养老、教育等服务供给,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18年,全市公共财政支出85%投向民生领域,年初承诺的12件民生实事有效推进。持续推进就业增收,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省控指标,社会保障能力逐步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政策全面落实,102个病种纳入医保范围,企业基本养老金实现连续14年上调。《统计公报》显示,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市本级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98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91元,增长6.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17元,增长9.4%。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不仅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生活的差距,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也将对促进城乡经济的平衡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恩格尔系数有所下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17902元,其中食品烟酒类支出5694元。全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1.8%,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07711人,离退休人员320298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26425人,领取失业保险人数403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62224人,其中城镇职工351444人,城乡居民510780人。全市有89434名城乡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其中城镇居民78675人,农村居民10759人。
六、林区群众获得感增强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医院建设和医疗设施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水平大大提高。稳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市120急救中心建设。强化与省内知名医院合作,第五医院和中医院改扩建顺利完成,市中心血站、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体竣工,妇幼保健院建成投用,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统计公报》显示,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68个,实有床位6975张,卫生技术人员7045人。
文化、体育、科技、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市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动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提升研学教育能力,普通高中教育呈现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高于省均4个百分点,在全省率先整体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验收,高考本科入段率实现13连增,职业学院学生公寓、医学楼等4项工程全部完工。一组组数据,展示出我市教育事业取得的显著成绩。《统计公报》显示,学前教育良好发展。全市公办幼儿园数量已增加到44所,全市在园幼儿达9965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市普通高中16所,招生4038人,在校生14480人,毕业生5772人;全市初中学校32所,招生5093人,在校生16319人,毕业生5311人。普通小学48所,招生4247人,在校生25258人,毕业生5150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100%。特殊教育学校招生18人,在校生158人。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成人高等学校1所。中等职业高中学校5所,招生127人,在校生539人,毕业生人数115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深入开展“森林之声”系列文化活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15个,艺术馆3个,公共图书馆18个,图书馆藏书105.4万册(件),博物馆10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台2座。广播综合覆盖率为97.14%,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9.91%。电影院6家。档案馆19个,其中综合档案馆3个(市级1个,嘉荫县1个,铁力市1个),城建档案馆1个,县区级档案馆15个。全民健身活动、竞技体育运动快速发展。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新建市滑冰馆、休闲健身园,将公共体育场馆全方位向社会开放。全年全市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获得奖牌15枚,其中金牌9枚、银牌2枚、铜牌4枚。参加国家比赛获得奖牌24枚,其中金牌8枚、银牌7枚、铜牌9枚。参加省级比赛获得奖牌134枚,其中金牌44枚、银牌50枚、铜牌40枚。向省级优秀运动队输送运动员18名。加大科技投入引领科技创新。全市共有科研机构5个,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6项,其中省级科技项目4项,争取经费510万元,市本级科技项目32项,投入科技经费210.8万元。全年共取得省级科技成果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级科技成果22项。全年申请专利421项,授权专利166项。技术合同交易额200万元。
七、美丽伊春建设加速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再度增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人民热切期盼,持续加大投入,解决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林区群众共享振兴发展成果。让林区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8年全市完成棚户区改造7141户,其中市本级完成棚改开工6111户(新建2517户,货币补偿3594户)。全市公交运营路网长度为604.8公里,公交编码线路56条,其中中心区16条,新开辟公交线路5条;全市共有公交运营车辆587台,其中中心区238台,全年新购进公交车辆63台;公交客运量达5773.7万人次,其中中心区3300万人次。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8796人,全年新就业30707人,新增就业2262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427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31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4%。全市养老机构109家,床位7783张。其中公办12家,公办民营7家,民办90家。1000平方米示范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43个,300平方米达标型社区服务站46个,500平方米标准型社区服务站40个。
八、提升优势旅游产品叫响“森林生态旅游名城”
随着伊春市旅游知名度的提升和优势旅游产品的推出,冬夏主题产品“森林深处”“冰雪森林”纳入了全省中部核心产品体系,提升了森林观光、避暑度假、温泉滑雪等传统优势产品,创新发展了民宿研学、汽车营地、康体养生等新业态;东北亚森林博览会、中国金融40人伊春论坛、伊春国际森林马拉松等品牌会展赛事成功举办;荣获“中国最具潜力避暑旅游城市”“十佳魅力中国城”等殊荣。全市森林生态旅游业持续升温。《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158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旅游收入145.5亿元,增长28.8%。国家AA级以上景区32处,其中:AA级3处,AAA级19处,AAAA级9处,AAAAA级1处。省S级以上旅游滑雪场4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7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
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成绩来之不易。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按照市委部署,政府工作报告的总体安排,全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我省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打造“两座金山银山”,致力于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为目标,解放思想,在总结2018年工作的基础上,奋力做好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向建国70周年献礼。(采编:张文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