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邓律)“先要把宣传、服务做好,最后才是费收。”每当说起费收工作时,丁四喜总是神色认真专注,滔滔不绝,精准把握工作核心,令听者明晰事理主旨。
专业,源于多年的经验积累。今年58岁的丁四喜,从事城市管理工作已有38年,伴随着城市管理范围的逐步扩大,费收对象随之增多,费收工作也愈加繁杂。但无论怎样变化,丁四喜说费收工作始终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方式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做到三勤,不拿不要。”
“三勤”精神的践行者
丁四喜负责的城南中队,主要是征收仙下河以南的经营门店、仓库、作坊等的生活垃圾处理费。店铺经营会产生生活垃圾,而生活垃圾处理的一整套流程,包括有清扫、保洁、运输和处理四个环节,费用征收后将全部用于城市的环境卫生。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丁四喜说,小到环卫工人的扫帚簸箕、发给商户的垃圾桶等,大到垃圾转运车、无害化处理设备,只有保障好这些人力物力的正常投入,经营环境才能有如今的干净整洁。
然而,要把这项费用收上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商铺而言,生活垃圾处理费本身就是店铺运营的成本之一,很多人不能正确认识这一点。”丁四喜说,“加上现在很多行业都面临着经营困难,工作开展起来很艰难,这就需要我们多宣传、多跑腿,不能因为难就不做了。”
不久前,在征收一家夜市门面时,店主多次推说店里生意不好,并对收费标准表示质疑,说之前多收了他的生活垃圾处理费。面对质疑,丁四喜和队员们没有生气,而是安抚好店主情绪,暂时离开。
当日下午下班后,丁四喜带着队员来到餐馆,帮助摆放桌椅等,一直等店内生意接近尾声,他们才拿出收费《明白卡》,向店主耐心的讲解收费明细、收费依据,最终获得了店主的理解与配合,店主一边缴纳费用一边热情的说:“你们一边收费还帮我的忙,把你们拖得这晚了,一起宵个夜。”
而丁四喜只是笑着说:“谢谢,饭就不吃了,单位有工作纪律要求,总不能让我们犯错误的,同时也感谢理解与支持我们的工作。”
“不能怕跑。有时候老板生意正忙,我们凑上去收费,肯定是会打扰他们。”丁四喜说,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暂时离开,再找时间跑一趟。商户有质疑的就要多解释规定、多计算收费明细,做到“三勤”,腿勤、口勤、手勤。
廉洁为公的费收人
费收工作天天与金钱打交道,没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坚强的防腐拒变意识是很难胜任的。
在征收城南一家餐饮店的生活垃圾处理费时,老板把丁四喜和队员们拉到隐蔽处,拿出两条方方正正的塑料袋:“老丁,意思一下,这个处理费就算了。”
见此情形,丁四喜心中已有数,和队员们早就把手背在了背后。紧接着引导这位老板:“这钱你总是想花出来,为什么不直接交处理费呢。交了费,要是遇到清运问题你也理直气壮。我们不收你任何东西,但一样会为你做好服务。”
在丁四喜和队员们的反复引导、劝说之下,餐饮店老板快速缴纳了相应费用,再也没做过类似的事情。
这不是个例。免费吃饭、送卡送烟等情况,丁四喜这么多年常遇到。但是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以各项规章制度约束自己,自觉抵制不正之风。
“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收了一次,就会在管理辖区内形成腐败风气,阻碍费收工作的进度,更严重影响城管人的形象。”丁四喜说。
不拿不要,守正为公。这些年来,他清心自守,坚持正道直行,做到了询问有答声、收费临走时有送声、服务不周有歉声、配合工作有谢声。
8月份,辖区一位经营小卖部的残障人士向他打电话求助,因为家中孩子考上了大学,询问城管是否有资助项目,丁四喜结合相关政策,为他减免了部分生活垃圾处理费。
“我们就是以服务促费收。”丁四喜说,只有做到文明收费,践行规范化、人性化、特色化的服务理念,才能真正让费收对象满意。
还有2年即将退休,丁四喜被委以重任,要求带出一批有能力、能担责的新人队伍。他说自己责无旁贷,时常精心备课,言传身教。
真诚执着、踏实勤勉,工作多年,丁四喜不减工作热情,业务技能愈加娴熟,始终保持着“零投诉”的记录。面对赞美和荣誉,他只有极为朴素的一句:“这都是我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