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事关千家万户,既是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环节,也考验着社会治理的精细程度。今年湖州市将继续推进生活垃圾精准分类,创建30个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和100个省级示范村。
近年来,湖州市首创“三站三定二进楼”分类制度体系,形成“文明领航、制度创新、跟踪辅导、天天督导、专业运作”的生活垃圾精准分类“湖州模式”,使居民参与率达到90%以上,日投放率达到40%以上,分类准确率保持在98%以上。
在精准分类覆盖率42.9%的基础上,今年湖州市计划完成227个小区、 11.1万户精准分类的扩面任务。其中,吴兴区、南浔区、湖州开发区和太湖旅游度假区涉及147个小区、 6.6万户居民;德清县、长兴县和安吉县涉及80个小区、 4.5万户居民。
据了解,今年该市计划创建30个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完成10条商业街和10个居住小区‘定点定时’投放清运试点,同时启动2个区县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系统建设。
除了居民小区提档扩面,湖州市还将同步推进宾馆、饭店、购物中心、超市、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相关企业的强制分类工作,包括50平方米以下或20座以下的小型餐饮企业,并将积极创建分类示范机关单位,在5个省级示范片区内实现垃圾分类“三个全覆盖”(管理主体责任全覆盖,分类类别全覆盖,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全覆盖)。
据了解,湖州市将以准确率提升为导向,创建100个垃圾分类示范村,力争今年内实现农村垃圾分类工作100%全覆盖。同时,湖州市将积极推广“党建+”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带动作用,努力实现各行政村垃圾分类党员联户制度全覆盖。
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分布散、终端多的特点,该市将建设县级智慧化监管平台,推广智慧化监管模式。通过源头分类成效录入、终端处置设备监控、日常督查情况记录等全面掌控分类流程,实现分类成效可量化、可追溯。
在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方面,今年湖州市将完成湖州市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场、安吉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安吉递铺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以及西凤漾、菱湖镇中转站等5座大型垃圾中转站建设,实现垃圾分类处置设施全闭环、全利用。
为从源头减量,湖州市将从生产环节的“控”、流通环节的“限” 、消费环节的“管”、投放环节的“准”上下功夫,通过深化限塑令、开展集贸市场专项试点、开展“光盘”行动和过度包装专项整治、限制使用一次性消费用品、推进园林和装修(大件)垃圾分类处理等措施,为分类“减负”,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朱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