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针对城乡垃圾产量增加的现实情况,新昌县精确制定垃圾分类标准,结合垃圾属性,采取多种处理模式,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
建筑垃圾现场处理。 全市首次引入德国克林曼移动式破碎处理机和履带移动筛分站,通过机器破碎、研磨及初步筛选,实现建筑垃圾、废料现场消解,化解建筑垃圾终端处理产生的“邻避效应”。经处理后建筑垃圾作为再生资源,用于市政工程、道路回填。目前全县每日可消纳、处理建筑垃圾2500吨,实现回收再利用材料约40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再生利用率达90%。
餐厨垃圾生物降解。 针对餐厨垃圾油脂含量高,常规分解处理较难的问题,在城区餐厨垃圾处置中心设置腐生性昆虫—黑水虻养殖车间,利用黑水虻幼虫生物消减餐厨垃圾。通过生物转化,使餐厨垃圾的80%转换为高质量昆虫蛋白,20%变为虫粪有机肥。首批共引入680块养殖盘,每日最高预计可处理餐厨垃圾约14吨。
可回收物市场运作。 完成《新昌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规划》,按照生活类、产业类、责任类三类可回收物来源,构建形成新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六个一”格局,即建立一批示范企业、一个App平台、一批回收站点、一支回收队伍、一个分拣中心、一笔专项资金。同时依托“互联网+”,推广智能分类设备。目前,全县已建立智能化分类试点村(小区)26个、积分兑换点65个、回收利用站点24个。(省分类办 供稿 编辑 朱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