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小城镇环镇整治工作以来,台州市椒江区大陈镇委、镇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区委关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会议精神,高度重视“车乱开”治理情况,重点工作布好重兵,由分管领导曹政智任专项治理组组长。针对治理“车乱开”制定一系列切合大陈镇实际情况的整治方案。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点位治理,打好专项整治行动的“组合拳”,形成具有大陈特色的“车乱开”治理亮点。
因镇施策,设施便民功能美。大陈岛属于典型的海岛,由于山岛地形的特点,道路坡度大、弯道多情况复杂,且原道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这些客观因素直接影响着道路的安全水平,形成交通隐患。大陈镇结合美丽公路打造,倾力抓好民生实事。一是拓宽路面,夯好基础。对上下大陈原有公路进行拓宽,将原来仅宽4.5米的路面有效增宽至5.5米,累计增宽道路总长5.5公里。二是小处着手,补好短板。对公路两侧的护墙进行重新粉刷,并在主要路口安装减速带,交汇路口增设爆闪灯,在其他弯道路口增设广角镜、各类标识标牌;为确保夜间行车安全,增加夜间旅游景观,公路全线安装自发光设施(自发光道钉11178个)。三是完善功能,扮靓风景。在明珠路、港边路、海新路3个主入口完成3个停车场的建设,增加75个停车位,安置可升降式栏杆,合理限制车辆出入。公路沿线全线绿化提升,新增绿化22500平方米。委托绿化保洁公司定期、定时清理岛上沿路影响视线的杂草。
绿色出行,共享惠民生活美。大陈镇远离陆地,海岛位于主城区29海里之外。由于历史缘由及海岛条件限制,大陈镇岛上载客车辆无营运证、货运车辆大多无牌无证。因海岛空气潮湿、盐度较高,岛上正规保养困难,车辆故障率、损坏度较高。这些客观存在的情况给道路安全带来重大隐患。一是全面调研,摸清底数。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大陈镇数次开展车辆“大起底”。摸清上下大陈共有各类载人社会车辆46辆,其中包括8辆公交车、3辆旅游观光车,私家车22辆,另外还有各类无证运输的拖拉机、工程车、卡车共36辆,38辆电动共享小黄车,25辆共享小红车。二是壮士断腕,大力整治。椒江大陈镇出台《大陈镇交通整治实施方案》、《大陈镇专项清理燃油助力车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车辆管理政策,强化营运车辆、客运车辆等车辆管控。大力推动老旧客运公交处理,通过反复协商、会谈,完成上下大陈共计8辆公交车的政策处理工作,于2018年的7月底前全部收回并海运回城区。三是绿色出行,专业维护。积极同区级相关部门协调,联合区旅游集团,成功引进新能源公交车。2018年6月,大陈镇引进新能源公交车9辆;同年7月,再次引进4辆,顺利完成岛内旅游线路构建。目前,岛上共有13辆新能源公交车,在有条不紊的定时定点运营,大大缓解了岛上交通压力。
长长久久,善治为民治理美。2017年,大陈镇顺利完成整治任务,通过省小城镇达标考核。集中整治工作结束后,为巩固完善整治成果,应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同时结合交通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大陈镇制定海岛道路交通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深化开展“两站两员”建设工作。一是建章立制,长效管控。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建立起道路交通管理队伍,做好“两站两员”队伍建立。设立乡镇交管站1个,配置专职交通管理员6名;设立村级劝导站6个,同时配置兼职交通安全协管员6名,实现海岛地区交通管理力量全覆盖;建设小城镇道路智能科技监控系统,并接入公安交通管理集成指挥平台,实现小城镇道路的高科技管理制定《大陈镇交通管理站运行规定》。交通管理工作做到网络健全、队伍稳定、工作规范、设施到位、群众满意,道路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大幅提升,使交通违法率和事故率明显减少,交通形势明显改观,推动本地经济,促进社会和谐。二是人员保障,宣传发动。2018年7月开始,协调组织陆地交警力量进驻大陈镇交通管理站。每周上岛执勤交警人员数4人,一周一轮换。并且组织相关部门的运管人员不定时上岛巡查。村级劝导站的交通信息员每日定时分区块进行道路巡逻,同时配合上级公路管理部门实地调研收集相关数据。三是部门联动,集中整治。联合交警进行对无牌无照的车辆查处,特别针对燃油助力车,累计查处清理燃油助力车35辆,无牌拖拉机1辆,三轮机动车2辆;联合运管部门对非法营运、非法载客现象进行查处;联合交警以及派出所对小黄车等岛上二、三轮电瓶车车主强制戴头盔、上牌。四是专车专管,限时行驶。由于海岛建设需要,工地用车一时无法清理。大陈镇积极谋划,借鉴城区做法,制定限时上路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工地用车(渣土车、铲车、吊车等)规定上路时间段为每日5:00-9:00,17:00-21:00。(省整治办 推荐 编辑 朱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