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城市

走向感知的智能建筑——智能建造师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发布时间:2023-01-04 18:36 来源:

核心摘要:在全球科技进步的潮流下,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将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作为未来产业发展转型的主攻方向。日

在全球科技进步的潮流下,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将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作为未来产业发展转型的主攻方向。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了推动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效益和品质,有效拉动内需,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一级智能建造师由此而生。
 
什么是智能建造?
 
“一级智能建造师”是以土木工程专业为基础,融合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管理、机械自动化等发展而成的工程建造+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新型高度融合型人才。是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慧工地、智慧建筑、智慧城市等智能智慧建设项目的建设者和实施者,是既懂传统工程建造技术和项目管理知识,又懂BIM技术、绿色建筑技术、建筑大数据等新建筑技术的高度融合型、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中应用广泛,比如数字化建筑设计。建筑产品和工业产品不一样,工业产品是先进行设计,设计后进行仿真,仿真以后形成工业数字样机,经过修改调整然后再量产。建筑往往只有一次机会,所以一些建筑产品会留下很多遗憾。关注直击考场官方微信公众平台zhukao119了解更多免费报考资讯,现在通过数字化设计技术,在设计阶段就可以发现把建设阶段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把不合理的、错误的设计,通过数字化的模型找出来,并不断地进行优化。这样就使得建筑工程少留遗憾,甚至是不留遗憾。
 
智能建造师职业发展如何?
 
智能建造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因此,要在广泛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提高认识,结合社会进步与行业发展需求提高智能建造水平。
 
当前,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在我国尚处于起步状态,缺少基础技术理论支持及更深层次的探讨,因此,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各技术之间融合发展要加快进程,以开拓全新的技术领域,打造符合我国发展的智能建造技术体系,完善技术的创新方案。
 
智能建造师是眼下非常热门的新兴岗位,同时也涉及了在建筑业内的众多新型专业技术,通过对专业技术的应用推动传统建筑发展。在国内,智能建造领域还在起步阶段,人才市场还不是那么成熟,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因素推动下,这将产生一个很大的人才缺口。
 
智能建造师职业晋升方向在哪?
 
由于目前智能建造人才匮乏,对于企业来说,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在人力市场既想要有高学历,同时最好还有一定的项目经验。因此很多单位会通过内部培育晋升机制。关注直击考场官方微信公众平台zhukao119了解更多免费报考资讯,但是薪资水平可以说领先建筑业其他岗位,在现在的招聘市场,面向智能建造方向的岗位开始逐渐显露,且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比例还在进一步上升中。在未来竞争中,国内发展势头激进,而目前的人才相对有限,人资市场完全是供不应求的状态。
 
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前途和实力是匹配的,想要职场发展得好,必须要能力与学习并进,特别是在建筑领域!
 
智能建造的发展将会彻底改变现在粗放的散乱脏差的手工劳作方式,有利于推动施工单位由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以智能制造为牵引的未来的建筑业蕴藏无限机遇,但在当前的重要转型时期,这对智能建造专业技术人才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全产业链”的知识,为满足应用型人才需求,2018年同济大学首次获批智能建造专业。截至2022年7月,全国共有44所高校获批智能建造专业。现阶段,智能建造专业技术人才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市场上人才需求与培养数量之间存在巨大缺口。据业内预测,智能建造专业技术人员缺口将大于100万/年,智能建造师将迎来供不应求的就业前景。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