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阎秋)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对标一流创建宜居韧性智慧枢纽新城。要求,建设绿色生态的宜居城区,营造开放包容的居住环境,优化住房空间布局,在轨道交通站点、主要就业节点周边增加住房供应,推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据了解,开发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
2010 年 8 月,国务院批复实施《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2010-2020 年)》,对前海联动香港发展现代服务业作出全面部署,拉开了前海开发开放的序幕。
2018 年 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专节对前海开发开放作出部署。
2019 年 8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进一步深化前海改革开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不断提升对港澳开放水平。
2021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进一步扩展前海发展空间,赋予前海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战略使命。
为落实《前海方案》各项任务要求,推动前海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拓展香港发展空间,国家发改委编制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规划范围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域,共 120.56 平方公里,规划期至2035 年。
《规划》由“奋力开启前海合作区开发开放新篇章、陆海统筹构建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联动港澳打造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先行示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标一流创建宜居韧性智慧枢纽新城、面向国际建设高品质生活圈、创新机制探索区域治理新模式、规划实施保障”等八章组成。
《规划》明确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战略定位: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引领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地。
《规划》明确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发展目标:
到2025年,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不断深化,市场一体化进程显著推进,协同协调发展模式更加完善。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健全。高端要素集聚、辐射作用突出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中心引领、双港驱动、组团联动的空间格局基本成型。
到2030年,与港澳规则深度衔接、机制高度对接,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更高水平开放经济新体制充分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引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备。现代化国际化滨海新城基本建成。
到 2035 年,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营商环境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与港澳产业协同联动、市场互联互通、创新驱动支撑的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建成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高端航运服务中心,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化滨海新城全面建成。
《规划》提出,要陆海统筹构建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沿滨海一线布局公共设施、地标建筑、特色商业和文化艺术设施,强化超高层建筑规划建设管理,加强建筑风格管控,打造湾区活力空间和滨海天际线,塑造“山、海、城”交织共融的城市意象。
要积极发展建筑及相关工程领域服务业。便利香港工程、建筑、测量、园林环境领域专业机构及专业人士在前海备案执业,完善投标配套措施,支持香港已备案企业和专业人士在规划设计等阶段提供服务。探索在招投标、建设监管、工程计价计量等领域,形成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建设工程管理制度。扩大试行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范围,稳步推进建筑师负责制,打造规划设计集聚区。
《规划》提出,要对标一流创建宜居韧性智慧枢纽新城。建设绿色生态的宜居城区,营造开放包容的居住环境。优化住房空间布局,在轨道交通站点、主要就业节点周边增加住房供应,推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按照“可负担可持续”原则,拓宽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渠道。鼓励港资企业投资开发综合性民生项目,建设集居住、教育、医疗等于一体的完整社区。推进前海石公园等建设,构建滨海公园绿地网络。
要建设更为安全的韧性城区。要提升城市建筑安全水平。加强办公楼宇、高密度居住社区等建筑空间安全保障,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创新高层建筑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建立高层建筑定期体检制度,完善超高层建筑安全监测制度。持续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
要加强城市生命线系统建设。打造全面入户的高品质供水系统。构建先进的污水、垃圾收集和处理系统,打造健康城区“代谢系统”。高效集约推进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建设。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广场、滨水区域等大型公共空间的海绵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