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四川建立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激励机制

发布时间:2021-05-14 14:25 来源:四川日报

核心摘要:建立激励机制,是四川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大举措。日前,记者从省委改革办获悉,自2017年国家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以来,四川由省财政对成功获得国家命名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每个给予一次性800万元的提升奖补专项资金,迄今已累计安排专项资金8600万元,有效调动各地开展生态...

建立激励机制,是四川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大举措。日前,记者从省委改革办获悉,自2017年国家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以来,四川由省财政对成功获得国家命名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每个给予一次性800万元的提升奖补专项资金,迄今已累计安排专项资金8600万元,有效调动各地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积极性。
 
 
2017年以来,四川已先后建成1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4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数量连续3年西部领先。除对获得命名的市县和基地给予直接激励,四川还结合自身区域优势和资源特点,探索出一些“川味”特色浓郁的创建机制。乐山市峨眉山市探索建立《“绿水青山典范城市”指标体系》,构建起与绿水青山典范城市相匹配的空间格局;阿坝州九寨沟县创新出台《九寨沟县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涵盖生态制度、生态空间等六个方面,共70个指标,远超国家规定指标项目。
 
生态创建成果正在转化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效。充分依托本地旅游资源和农业特色优势,眉山市洪雅县着力打造健康养生产业示范区、生态工业示范区、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区,推动林区变景区、农舍变旅舍、村民变股民;南充市仪陇县打造7万余亩蚕桑基地,通过“栽桑养蚕-桑枝蚕粪转化为有机肥-有机肥施用于桑园”模式,实现绿色种养循环,研发培育出“无印染、有霓裳”的七彩蚕茧;巴中市平昌县利用撂荒地、坡地,实施退耕还林种植青花椒,带动8万余农户增收致富。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