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2025年3月23日,凌晨五点多,珞珈山还裹着晨雾。长江的水把天上的青灰色云朵揉碎了,变成细细的雨丝,轻轻敲打着楚河汉街的琉璃瓦。武汉人管这叫"洗脸雨",就像给城市梳妆打扮的信号——当武大老房子的窗户开始渗水,黄鹤楼屋檐下的铜铃就知道,这座江城要在樱花和汗水里醒来了。
《樱花雨里的武汉马拉松》
——一场春雨见证的城市奔跑
文/周中金
2025年3月23日,凌晨五点多,珞珈山还裹着晨雾。长江的水把天上的青灰色云朵揉碎了,变成细细的雨丝,轻轻敲打着楚河汉街的琉璃瓦。武汉人管这叫"洗脸雨",就像给城市梳妆打扮的信号——当武大老房子的窗户开始渗水,黄鹤楼屋檐下的铜铃就知道,这座江城要在樱花和汗水里醒来了。
我沿着江边散步,雨珠在晴川桥的钢索上跳来跳去,就像在弹竖琴。解放大道两边,白色樱花和志愿者的橙色马甲凑在一起说悄悄话。那些年轻人在雨里跑来跑去,像一闪一闪的萤火虫。长江二桥上,特警的装甲车留下长长的影子,直升机飞过龟山电视塔时,螺旋桨带起的风里居然飘着东湖樱花的香味。
七点半整,江滩公园突然炸开一片人声。四万名跑者的跑鞋踩碎水洼,在武展中心前溅起星星点点的水花。今年参赛者平均年龄38岁,35到45岁的跑者占了六成多,还有不少头发花白的老爷爷老奶奶——新增的65岁以上组别让这场奔跑成了祖孙三代的聚会。埃塞俄比亚选手的胡子上挂着水珠,日本老将的护膝写着个"忍"字,坐轮椅的选手轮子转起来像彩虹——这场被春雨泡过的比赛,把武汉变成了世界的橱窗。我忽然明白"洗脸雨"的意思:它不只是洗去灰尘,更像一面镜子,让每个人在雨里看清自己。
路边居民楼的阳台上开满了伞花,热干面的香味混着武汉话的"加油"在雨里飘。长江救援队的冲锋舟劈开金色的波浪,和岸上带着急救设备的跑者互相呼应。当坐轮椅的选手费劲地爬沙湖大桥时,我看见志愿者跪在水里铺防滑垫,橙色马甲在灰扑扑的天地里,亮得像凤凰的羽毛。
终点洪山体育馆的欢呼声越来越近,雨却越下越密。樱花大道的地上落满花瓣,盖着选手们带风的脚印。突然想起汉阳兵工厂的老梧桐树,它们在更大的风雨里看过国家的艰难,现在新长的嫩芽,是不是也在听新时代的脚步声?
现在,所有的奔跑都变成了城市的心跳。春雨还在沙沙地写着,把樱花当信纸,把脚印当墨痕:那是志愿者睫毛上的水珠,警察肩章的反光,非洲选手胸前的汗渍,更是老汉口屋檐下的雨帘,串起武汉千年的故事。这次有15000人跑完全程马拉松,10000人跑完半程,剩下的15000人也用13公里的距离丈量了江城的春天。当欢乐谷前的樱花雨落在"汉马金标"奖牌上,四万人的汗水和笑容,都成了这座城市最生动的名片。
(作者系湖北省武穴市住建局退休干部)
下一篇:李晓龙任住建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