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以“诚”管“城”,服务为先,柔性执法让城市更有温度。3月26日,湖北省武汉市召开全市城管执法监督工作部署暨执法创新会,总结2024年工作成果,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并围绕“共情执法”“区街协同”等创新实践展开深入交流。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马金言 通讯员 王越 李柯)3月26日,湖北省武汉市召开全市城管执法监督工作部署暨执法创新会,总结2024年工作成果,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并围绕“共情执法”“区街协同”等创新实践展开深入交流。会议聚焦推广“共情执法”经验,推动城市管理“由运动式到常态化、由粗放式到精细化、由单纯强调管理向治理服务并重”的转变。
会议现场
武汉市经开区城管执法队员 肖莉
会上,“城管小莉”工作室主创人员,武汉经开区城管执法队员肖莉以《以人民为中心 构建共情执法新格局》为题,作了交流发言。她表示,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兴起,智慧执法正为城市治理注入全新动能:智能识别系统能精准捕捉违规行为,无人机巡航能动态监控违法建设,大数据研判平台能实时预警占道经营。但我们始终坚信,智慧城管的终极价值不仅在于技术迭代的表层革新,最重要的是为民初心的深层坚守。“车谷城管”短视频中有自种小青菜在街头出售的耄耋老人;有白天在企业打工,夜里兼职摆摊的家庭顶梁柱;还有有假期参与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的大学生。人工智能可以凭借高效算法处理执法文书,却无法体会为生计摆摊的艰辛、为家庭日夜奔波的疲惫、初入社会的青涩努力。执法队员直面民生,有着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同理心,能够运用好“共情力”,站在被管理者的角度和位置上去感受和思考,在把握执法尺度和传递法治温度中找到平衡点,这样才能够实质性地化解矛盾争议,实现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交流发言环节(组图)
在交流发言环节,相关区结合实践案例,分享了“共情执法”“区街协同”等创新举措。江岸区以“柔性执法”擦亮城市名片,通过群众力量化解基层矛盾,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青山区全员上路织密网格,通过“售瓜地图”规范占道经营,运用智慧监管平台破解共享单车淤积难题,获市民点赞;高新区瞄准民生需求,打造“绿色驿站”“夜间消费示范点”,疏堵结合规范“摆摊经济”;汉阳区推行“一把手工程”,区领导带头解难题,创新政企共治模式,实现“执法与民心双向奔赴”;武昌区“巡执分离”模式通过专业化驻街巡查、规范化案件办理,破解执法难题,为基层治理提供新思路;江夏区以“智慧”赋能城市管理,以“非现场执法”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实现从“人海战术”到“云上智理”的新突破。
会议现场
会议充分肯定了全市城管队伍在融雪防冻、改革攻坚中的突出贡献。会议强调,要高度警醒,找准当前执法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涉企执法监管整治,深入纠治突出问题,完善制度机制,全面规范执法行为;要改进作风,着力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在树立形象上下功夫、在规范执法上下功夫、在执法监督上下功夫,不断提升队伍形象;要解放思想,努力将共情执法全面推广,要求经开区全面总结提炼“共情执法”的经验做法,真正实现“共情执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要求各区增强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注重发挥基层主动性、创造性,因地制宜地推广创新“共情执法”工作。
会议号召全市城管系统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锚定“人民城市为人民”目标,持续探索执法创新。通过“共情执法”增进群众认同,通过“区街协同”凝聚治理合力,让“城管蓝”成为市民群众心中的“保护色”,为提升武汉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服务武汉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摄影 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