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管理

突破内涝困局亟须“海绵城市”

发布时间:2016-07-19 08:34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核心摘要:“最近几年,只要雨势稍大,积水就成家常便饭,随随便便就能没过脚脖子。”在河南省新乡市,家住牧野区的居民张卫华说出了许多市民的感受。

  “最近几年,只要雨势稍大,积水就成家常便饭,随随便便就能没过脚脖子。”在河南省新乡市,家住牧野区的居民张卫华说出了许多市民的感受。

  7月9日凌晨,一场大暴雨突袭新乡,短短8小时即造成部分地区严重内涝,积水深处轿车一半车身被泡。虽然新乡市立即启动一级应急机制,全市各部门全面落实分级负责、部门负责、技术负责、岗位负责,将防汛工作职责分解到点位,落实到每一个“战斗位”。两天时间内,“积水基本退去,交通电力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生产正在恢复”。但由此暴露出的城市排水系统问题,让人们深深感受到突破内涝困局亟须“海绵城市”。

  “先地上,后地下”的城市建设模式必须改变

  为什么同样的降雨量,几十年前不会积水,现在就会出现内涝?而且,现在的地下排水管网能力要比以前强大。为了整治雨后积水,新乡市几乎每年都会采取相关措施,但想要避免的问题依然如期而至。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先地上,后地下”的城市建设模式,造成排水系统不达标,再加上管理不善、老化失修、管网淤塞等问题,整个内涝防治体系与现代化的城市发展需求极不匹配。

  “先地上,后地下”的城市建设模式已经严重落伍,城市扩容不能忽视地下建设。

  城市的主要地区被水泥建筑覆盖,形成一个大的不透水层,雨水既不能进入河流湖泊,又不能渗入地下,无路可走,无处藏身,结果转化成地表径流,形成城市洪水。

  “这次内涝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一座城市的优劣不能只看地表,更要看地下。”新乡市有关领导告诉记者,转变发展理念是根本,对于城市开发的新区,必须推进“先地下,后地上”的开发模式。

  “排洪建设历史欠账比较大,想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还需要多方努力。”新乡市住建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城区的地下排水管网的改造是十分艰难的任务。

  城市雨水排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技术、管理、体制等众多方面。造成部分城市严重内涝的主要原因,是暴雨强度超过了排水的一般能力。

  “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治理”

  大暴雨后,新乡市可以说是靠一场“人民战争”,战胜了可能发生的水灾。

  但人防不如技防。告别内涝,既要有应急之计,更呼唤有长久之策。而打造“海绵城市”提供了一种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治理”的新思路,实现智慧治水,或是破解内涝困局的出路。

  国务院办公厅去年10月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是指导意见勾画出的未来生态型城市图景。

  此次的暴雨事件,恰恰证明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为避免‘逢雨看海’,河南已经全面铺开海绵城市建设,并排出施工表。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今后将有70%的降雨被就地消纳和利用。”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郭风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