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管理

章林伟: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发布时间:2016-06-24 09:56 来源:中华建设网

核心摘要:“城市建设中,我们要努力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6月23日,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长章林伟在湖北省“城市发展与治理”专题研讨班上表示。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王可)“城市建设中,我们要努力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6月23日,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长章林伟在湖北省“城市发展与治理”专题研讨班上表示。

  海绵城市:综合解决城市水问题

  章林伟在会上指出,过去,我国城市规划较少考虑水体,导致城市水安全风险激增:水源得不到涵养,地下水形成漏斗,全国300多个城市“喊渴”;无法有效处理雨水形成的径流,水生态系统被割裂,导致系统碎片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他还谈到,我国地表径流COD(化学需氧量)污染占排入水体环境总量的36%,有40%的城市河道黑臭,60%的地下水水质较差或极差。

  在这种现状下,海绵城市的建设成应运而生。章林伟表示,海绵城市是城市整体治水的新思路,寓意城市像海绵,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采用‘快排’的末端治理方式,导致超过80%的水资源被直接排放。‘海绵城市’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可大大增高,可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通过渗、滞、蓄、净、用、排一系列过程,让从城市直接流出的水减少到40%以下。最终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章林伟说。

  建设涉及面广,坚持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

  章林伟表示,城市建设大部分事情可能都和海绵城市有关,所以海绵城市涉及面非常广,相应的项目也非常多,我们要建立风险分担、收益共享的合作机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模式。

  “在PPP项目中,必须创新合作模式:一是采取明晰经营性收益权、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二是强化合同管理,严格绩效考核并按效付费;三是鼓励‘技术+资本+本地资源’运作模式。”

  中央财政资金重在引导而非直接建设

  “地方政府一直以来,习惯拿财政资金做事,有多少资金做多少事,却不习惯借助社会资本。”章林伟透露,中央政府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态度是用资金来建设相关机制,而不是拿钱直接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中央财政资金逐渐在完善信贷和企业募集资金等融资方式的支持政策。

  章林伟认为,政府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扮演对社会资本进行引导的角色,而不是直接操作。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