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 2018年,宜昌市城管委在省住建厅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打赢“三大攻坚战”、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等战略部署,厚植生态立市理念,立足“花园城市”建设,坚持弘扬工匠精神、狠下绣花功夫、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城市环境,为宜昌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走在前列”目标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在前三季度城市管理暗访考核中,宜昌考评成绩排名一次全省第二、两次全省第一。
2018年工作亮点
“绿色城管”理念不断牢固
环境污染防治有新突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把环境保护放在压倒性位置。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启动渣土运输监管平台建设,开展渣土运输车辆智能改装,全市600合渣土车全部实行密闭运输,初步实现渣土运输全程管控。制定渣土消纳场所管理规范,推动建筑渣土规范处置,在城区用地极其紧张的条件下,完成8个建筑渣土消纳场所的选址工作,目前已建成消纳场所1个。全面整改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排放问题,全市县级以上13个处理场全部实现渗滤液达标排放。推进沿江排污口综合治理,开展市政管网排水许可清理工作,清疏市政管网225公里,配套建设泵站6座,131个排污口污水收集进入市政管网。
“花园城市”建设有新成效。坚持“增量提质”、“新旧联动”的基本思路,着力构筑“五带七廊织绿网、十片花园镶城乡”的多层次、立体化绿地系统,用生态资源“含绿量”提升城市发展“含金量”。编制《宜昌市城市门户景观规划》,实施绿地建设项目6个,夷桥路景观改造有序推进,磨基山公园主体工程完工,江北滨江绿线与江南综合绿体遥相呼应,城区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80.3公顷,绿地率达到37.77%,绿化覆盖率达到42.3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32平方米。立法保护重点绿地、山体和水域累计78处、总面积达5461公顷。在夷陵区成功举办宜昌市第33届菊花展,“花园城市”建设骨架不断拓宽。
城市环境治理有新作为。以高速沿线、铁路沿线为重点,全面开展进出城通道环境整治行动,按照洁化、序化、绿化、美化的“四化”要求,明确山地、河道、街道、楼面治理标准,创定7大类24个项目35个方面具体任务的《环境整治问题图册》,梳理问题721个,对沿线山体暴露垃圾、违规种植、违章搭建、工地裸土、违规T型广告牌等实行全面整治,对主要通道沿线裸露山体实施全面绿化,城市环境面貌显著改观。今年,全市共投入整治资金3781万元,清理高速沿线、路沿线垃圾1400余吨,清理违规种植5.2万平方米,清理乱牵乱挂527处,拆除违规大型广告、招牌1381处;种植乔灌木11.2万株,整理覆绿65万平方米,道路维修7540平方米,布置花卉10.6万盆,城市美感大幅提升。
生活垃圾分类有新进展。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置,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利用、无害处置。市“四大家”及87个市直机关全面推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城区建设垃圾分类示范小区31个,年底将达到50个。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不断完善,年处理危险废物、医疗废物6900吨,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32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深入开展全国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试点城市创建工作,餐厨垃圾收运量由年初30吨/天上升到100吨/天。在住建部组织的全国46个强制分类城市考核中,宜昌排名第13。
“民生城管”基础全面夯实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补齐城市管理短板,不断提升市民生活的便捷度。幸福感、满意率。
突出“六化同步”,实施厕所革命。坚持标准化引领、配套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信息化管理、体系化推进,今年计划城区新建及改建厕44座,现已完成36座,占年度计划82%。其中,新建公厕数量是2017年的6.5倍。
突出“以点带面”,整治背街小巷。以装修垃圾规范管理为切入点,建立“社区定点收集、环卫一体运转、集中绿色处置”的环卫作业体系,推动背街小巷管理提质。完成古塔社区等26处杂居小区装修垃圾临时堆放点设置工作,夷陵区丁家坝等4个装修垃圾分中心基本建成。今年以来,清运背街小港生活垃圾3万吨,清理居民杂物327吨,总量是2017年的2倍。
突出“建管一体”,缓解停车压力。完成西陵二路珍珠路口、陶珠路等8处公共停车场项目建设,新增停车泊位1382个,86块停车诱导屏投入使用,“城市停车”APP上线运行,1.6万个泊位接入智慧停车信息系统,泊位使用周转率由1.2次/日提高到3.8次/日,初步实现“智能导车、线内停车”。
突出“示范引领”,管控占道经营。实施“门店入室版入点、夜市入线工程”,实行“一次动导、二次警告、三次处罚的“三联单”执法模式。有效解块执法不力问题、打造市容管理示范路3条,査处出店占道经营2.7万起,逐步消除占道经管反弹现象。完成隆康路等5个临时疏导点定点工作、17个夜市规范经营区基本形成“5+3”管理模式。累计清理乱摆点1.9万起,比去年同期增长8%。
突出“集中攻坚”,整治违法建设。开展“打通道、畅出口、顺民意”拆违攻坚行动,全面拆除堵塞消防通道的违法建筑34处,广大群众拍手称快。借鉴学习全国各地防违控违先进经验,出台《宜昌市禁止违法建设管理办法》,各区党委书记、区长一线组织拆违,掀起了“禁新增、去积存”的集中拆违风暴。截至目前,共拆除违法建设23万平方米,其中积存违建19万平方米,完成年度计划108%。结合老日小区改造工作,打造出恒大绿洲、凯旋名门等26个无违建小区。
“品质城管”体系逐步完善
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推动出台《宜昌市禁止违法建设管理办法》,完成《宜昌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立法调研及文稿起草工作,以政府名义下发《宜昌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城管领域法治体系不断完善。开展执法检查,确保《宜昌市城区建筑物外立面管理条例》和《宜昌市重点绿地保护条例》落实落地。认真执行《宜昌市市容环境责任区管理办法》、《宜昌市城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宜昌市城区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逐步实现依法管城。
行业规范不断精细。分步编制《城市精细化管理导则》,修订完善城市容貌标准,制定城市环境治理行动指南,编制“两路一区”户外广告规划,出台城市道路附属设施管理标准,贯彻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卫养护规范,建立作业管养指标体系、评估制度,以标准化促进精细化管理。编印《城管执法手册》,制定《服装管理规定》、《协管员管理规定》等制度规范,统一城管执法文书,提升城管执法规范化水平。扩大城区“3个5”清洁标准路段范国,分一二三级道路制定环卫保洁工作守则,对清扫保洁频次、洒水作业时间进一步作出详细规定。今年以来,根据季节气候变化,调整环卫作业标准3次,环境保障质量进一步提高。
管理标准不断提高。制定出台《城区占道施工管理制度》,限定施工作业时限,明确奖惩措施,推动市政围挡美化升级1.3万平方米。严格实施共享单车减量计划,按照《城区共享单车停放秩序管理考核细则》要求,对未落实运营管理责任的单车企业,对车辆应收尽收、坚决处罚,累计规范、处置共享单车2.7万辆(次),主要街道共享单车停放整齐划一。按照“两齐一入”要求,全面加强对重点区域出店占道经营劝导查处,采取“集中执法+路段巡査”工作模式,隆康路等一批占道经营整治示范路初现成效。
“全民城管”氛国初步形成
打造共管平合。以“不忘初心诚信为民”为主题、通过道德讲堂“讲”、微视频“播”,报纸及网络“刊”,道徳故事二维码“扫”及“市民进城管”等活动,不断提升市民文明意识,引导市民加入城市管理志愿组织,开展公益活动50余次,参与人员达到2万人次。建立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制度,1.5万家单位、门店签订《市容环境责任区告知书》,组建“街道路段督导员”及“责任主体管理员”队伍,形成街道与“负责人、管理员”的见面工作机制,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渠道进一步畅通。
营造共建氛围。以保护长江母亲河活动为抓手,联合三峡蚁工志愿者队伍开展江边捡拾垃圾活动30余次。举办生态公民“拾荒慢跑”公益活动,1000多名市民踊跃参与。授牌环卫工人“爱心驿站”,456家单位、门店为环卫工人提供休憩场所。全市30多万中小学生同步收看以“践行生态文明守护美丽宜昌”为主题的新春第一课,编撰《生态小公民》校园读本,“六措并举抓落实生态文明润童心”经验在全省推介,习总书记在视察宜昌时指出,“宜昌市开展的生态小公民教育活动,是一个好的探索,要坚持下去”。
巩固共享成果。坚持既服务群众、又依靠群众,结合贴近群众“面对面听期昐”大走访和全市“双千”活动,深入企业走近群众开展“面对面解难题”行动,19家企业反映的24个难点问题全部列出整改清单,已协调办结22个,收到服务企业赠送锦旗1面;市民投诉反映的200余个城市管理问题办理满意率达到98%;借群众之力造禁违之势,发动群众举报新增违建108起,有效遏制违法建设扩张势头;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市区城管全员投入、主动作为,广大市民间风而动、自觉参与,共同打赢了抗雪除冰、防汛救灾等一系列民生保卫战。
“廉洁城管”形象不断提升
从严整顿作风。开展“争当主攻手、画好工笔画”纪律作风整顿活动,全系统开展思想大讨论,对不主动担当、不狠抓落实、不较真碰硬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及老好人现象开展深入批评和自我批评,对落实工作不力、作风慵懒散软的干部在党组扩大会上作深刻检讨,真正让作风整顿触动灵魂、激发干事热情。以杭州“共籽树”为主题,组织全系统干部开展学思践悟大讨论,不断提升城管干部的人文素养和精细化管理理念。举办“不忘初心、砥前行”理想信念系列讲座,引导全体干部职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人生观,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从严管理队伍。深入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和“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制定实施“城管执法六个严禁”,严格落实文明执法有关要求,成立城市管理执法纠察队,不定期组织执法行为暗访督查,全面规范执法程序、执法行为。制定住建领域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行使标准,全面考核城管执法案件下达率、立案率、处罚率、结案率、错案率,组织开展城管执法“夜校”、城区中队长封闭集训、执法案卷评査、城管执法技能竞赛、城管执法讲堂等系列活动,努力提升执法队伍的素质大力倡导“721”工作法,实现文明执法、严格执法有机结合,营造和谐管理环境。
从严考核问责。制定实施党建、执法、业务三大通报工作制度,及时通报不作为、慢作为,形成抓落实的良好氛围。创新实施督察员制度,安排调研员作为重要工作督察专员,及时跟进重点工作进度.创新实施月度考核方式,对省厅、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工作时限,强化过程管理,推进重点任务落实。今年以来,2名正科级的基层单位班子成员因工作不细致,在全系统党员干部大会作检讨;对委属二级单位作风不实问题实施“回炉式”整改,主要负责同志在党组会上作检查,扣发1名中层干部两个月绩效奖金,全系统严管重压的态势基本形成。
2019年工作安排
以花园建设为引领,抓好长江生态修复
坚持一手抓保护,一手抓修复,实施治山还绿、治水还清、治霾还蓝、治脏还净、治堵还畅工程,推进城市环境美化、城市空间序化、城市生态净化,全力打造花园新城。以压倒性力度整治长江生态环境,强化中央、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坚决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统筹推进街道绿化、空地绿化、庭院绿化、垂直绿化,实施好滨江公园向亭区延伸工程,构筑点、线、带、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办好第34届菊花展,持续推进“落叶不扫”试点工作,提升城市园林管护水平。注重乔、灌、草、花复合配置,形成一花为主,百花争艳的花卉特色景观。抓好生活垃圾分类和餐厨垃圾管理,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置系统,开展静脉产业园项目建设论证工作,推动生活垃圾焚烧、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落地,实现垃圾污染“化危为机、变废为宝”
以推动精细管理为手段,提升城市管理质放
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立法工作,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法治体系建设。全面构建城市管理标准体系,按照文明城市创建的指标要求,加快建立城市管理的框架标准,进一步细化市政养护、环卫作业、城管执法的行业标准,完善城市管理的考评标准,推进城市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常态化.大力推动智慧城管项目建设,构建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化管理模式,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以城市管理执法为抓手,彰显文明城市形象
对违法建设、广告杂乱、停车无序、占道经营、油烟污染、施工噪音等城市顽疾,实施强力执法攻坚,按照每周一个主题,集中执法力量开展专项整治,通过反复强力的执法行动,不断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分类构建违法建筑、渣土运输、户外广告、出店经营等信息库,建立违法失信黑名单制度,以“处违法、处处受限”倒逼责任主体自觉守法。建立城管部门与“公检法”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制度,加大城管执法行政处罚决定与司法强制执行力度,强化城市管理执法权威。加大城市管理工作宣传力度,牢固树立“共同缔造”理念,积极引导广大市民了解、支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营造共建共创共管共享的良好氛围。
以补齐城市短板为载体,谋划重点项目落地
大力推进城市管理领域项目建设,将垃圾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建筑渣土消纳场、城市公厕、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运营打包捆绑,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地难、管理水平低、运行效果差等问题,为财政减负、为部门松绑、为管理提效,着力缓解城市基础设施欠账压力。落实补齐城市短板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新建停车场14个、新增停车泊位3933个,新建、改造公厕47座。加快推进沈家店、东艳路、五龙二路、营盘路等4个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实行项目建设进度表制度,确保项目工程按期启动、限期落地。
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培育城管行业文化
持续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深入推进城管队伍转作风抓落实,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深化省住建厅贴近群众“面对面听期昐”活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加大城市管理一线工作人员的宣传力度,选树一批“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乐于奉献、群众认可”的工作代表,引导广大千部职工以伟大的心态做好平凡的小事,积极培育务实担当、敬业专业、乐于奉献、自信自豪的城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