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圈子 > 专栏新闻

住建委: 加快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 提升城市内涵式发展

发布时间:2019-02-11 14:54 来源:

核心摘要:中华建设网讯 今年以来,在省住建厅和宜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宜昌市住建委(住房保障管理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和省住建厅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中华建设网讯  今年以来,在省住建厅和宜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宜昌市住建委(住房保障管理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和省住建厅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城市建设绿色发展、行业放管服改革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2018年工作情况
城区城建重点项目稳步实施
围绕抓重点、保续建促民生,科学拟定2018年城建项目和资金计划,共安排140个重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429亿元,计划年度安排资金103亿元。截至10月底,共完成投资73.1亿元,占全年计划的71%。加快城区“四纵五横”快速路网建设,建成通车总里程达到65公里,实现“内中外”城市快速路网的内外环基本闭合、中环骨架形成。伍家岗长江大桥塔柱、隧道锚、及重力锚加快建设,完成形象进度35%,西陵二路快速路10月底全线建成通车,夷桥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点军大道二期年内完工通车。花溪路一期主线建成通车,二期主线路基成型;峡州大道二期8公里路基完成,柏临河大桥主体完成;沿江大道延伸段项目前期加快,年底可开工建设;夷陵区“三路一匝”项目开工建设;江城大道二期、大学路、港窑路、宜长公路等项目前期加快,基本具备开工条件。


点军地下综合管廊廊体建成3.5公里。城区畅通工程第三期14个项目开工6个、完エ5个,东体路、解放路、朝阳路等一批“断头路”和“毛细血管”打通。沙河综合整治、城区污泥干化等PPP项目有序推进。平湖半岛拆迁加速,目前界计签约率97.7%,仅剩70户,有望年底交账。港密路上跨鸦宜铁路、花溪路下穿三峡高速公路等8个涉铁涉高速项目取得初步进展。长江干支流综合整治、城区人行过街设施、海绵城市等重点课题研究深化。组织谋划2019年重大项目42个,总投资221亿元,涵盖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修复、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住房保障等方面。
城市建设绿色发展有序推动
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成为我们细化落实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的纲领性文件。城区水环境治理已基本实现“三无”治理目标,卷桥河、柏临河、运河等10条河流已消除黑臭,公众满意率达90%以上。中央环保督察反愦意见整改“回头看”工作扎实开展,对已交账的6大项整改任务,委党组成员带队开展全覆盖督察。
城区污泥干化项目、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盖等2大项整改任务按计划推进,“清废行动反问题按期完成整改。扬尘管控力度空前,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城区在建工地开展扬尘治理巡查,督促142个项目完成扬尘智能监测系统改造,城区各类工地、混凝土搅拌站落实扬尘污染管控措施。乡镇污水治理全覆盖加快推进,51个乡镇需新建污水处理设施,23个已达到通水试运行条件,28个正加紧建设。统筹推进宜昌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组织申报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专项债券项目38个,总额7.74亿元。推进沙河片区综合开发、柏临河湿地公园、卷桥河湿地公园等一批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建设。推进市域“两环十带”城市绿道建设,城区新增20公里。加快城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PPP项目落地。老旧小区改造国家试点16个试点项目开工11个,有关经验被住建部、省住建厅背定推广。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验收已通过省级初验,正全力迎接国家验收。


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贯彻落实省政府“二十条”意见,全力打造千亿建筑产业,前3季度完成建筑业产值667.93亿元,同比增长19%,全年有望突破千亿大关。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截至目前,开工建设装配式建筑26.5万平方米,新增绿色建筑135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比例为39.9%,湖北沛函装配式基地入选全国首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广盛集团PC基地10月30日建成投产。
首个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示范项目碧桂园风風城C地块3、5#楼正加快施工。在城区16宗建设用地规划条件中明确装配式建筑相关指标要求,装配式总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3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一星级标识,2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标识。启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应用研究,推动中国建材集团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园项目落户当阳市,目前已签订战略协议。积极服务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大力推广磷石膏产品综合利用,编制发布产品目录,制定奖励办法,协调省级出台《轻钢龙骨-混合相磷石膏喷注墙体技术规程》,推动产品在房屋及市政工程运用。

国内首发智能顶升系统“现身”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


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坚持“房住不炒、住有所居”,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有关工作的通知》,拟定加大住房供给、加强价格指导等9条措施,合理制定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建立市场调控会商机制。前3季度,我市商品房供应保持稳定,商品房销售保持增长,供需基本平衡,市场总体平稳全市完成房地产投资215.3亿元,同比增长26.79%;房地产从业人员增速平稳,劳动报酬増速11.6%。
全市新建商品房供应42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6.8%,其中城区供应281万平方米,同比増长38%,新建商品房销售457.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6%,其中城区销售311.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2%;商品房累积可销售量为511.6万平方米,去化周期11月,其中城区商品房去化周期10个月,城区商品住房去化周期5个月。城区新建商品住房销售均价7743元平方米,较2017年年均价格上派15.9%。
行业管理服务提质增效
严肃认真开展住建行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批行业乱象得到有效治理,得到王晓东省长充分肯定。深入推进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参建各方特别是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得到强化。全面落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理报告制度,加大质量检查力度和模式创新,开展打击预拌混疑土“黑站”、工程地基基础和海砂治理专项行动,强化工程质量检测源头管控。创省优质工程楚天杯15项,市委党校迁建工程通过“鲁班奖”现场评审。开展施工图设计文件调审和技术研讨,项均违反《强条》0.62条,同比减少63%,勘察设计质量稳步提升。创新实施安全提醒谈话制度,对新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的项目参建各方法人进行事前安全生产提醒谈话,已约谈31个项目80多家单位法人。
推进住建行业“放管服”改革,“多审合一”和“多验合稳步推进,入选湖北省电子化审图首批试点城市,基本实现施工图数字化审查。牵头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制”,在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成功落地推广。
住房保障及棚改进展顺利
在全省率先印发实施《宜昌市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实施方案(试行)》,积极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已在配套完善的一宗商品房开发用地配建10%、约1.6万平方米的公共租赁住房。宜昌市“互联网+住房保障”政务服务系统获得省厅推广,宜都、夷陵等市级试点顺利启动。提请市政府印发《宜昌市贯彻落实<湖北省城镇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工作方案》,宜昌做法在全省培训会上作经验交流。
截至目前,我市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15259套,开工率104.7%,其中城区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7000,完成率100%;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28165套,完成率245.92%;列入国家计划的政府投资公租房(不合已依照规定盘活的公租房)的分配率为92.89%;发放城镇住房保摩家庭租货补贴2065户,完成率95.69%.省斤反馈我市2017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56个问题中,已完成整改45个,整改率80.36%,剩余11个问题正在抓紧整改。

宜昌某钢结构保障房项目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清理存量垃圾,完善新型垃圾收运体系,建立全产业链覆盖模式。目前,全市共建成垃圾中转设施107座(主城区除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稳定在90%以上。我市已通过全域验收,夷陵区获得“全国农村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区”称号。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先试点,当阳市作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00个示范县市之一,大力推进全域治理;宜都市、点军区、秭归县等地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枝江市采用PPP模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期确定31个示范村。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经验在省政府会议上交流,向上争取年度危房改造指标30504户,资金52968万元;截至目前,开工30888户,开工率101.26%,竣工29295户、竣工率96%。组织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创建。2018年,安福寺绿色食品小镇、高坝洲柑甜小镇已列入湖北省首批特色小镇名单,7个村入国全国传统保护村落名录(最后一批,待住建部发文),宜都市、枝江市被推荐为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市。
2019年工作思路
2019年应是更加有利于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一年,也是更加有利于推动住建行业改革创新的一年。2019年,宜昌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城市建设绿色发展、深化行业“放管服”改革、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做好“路、桥、水、气、房、服”六篇文章,积极投身三大攻坚战和乡村振兴主战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党建引领业务融合发展,为宜昌建设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作出住建贡献。
持续推动城市内涵提升式发展
坚持走内涵式、集约型、生态化的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强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项目谋划,完善城市功能品质,促进城市有机生长。贯彻落实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保续建、畅交通、重民生、优环境”的思路,城区计划安排城建项目142个,总投资329亿元,年内安排资金109亿元,其中续建项目安排资金86亿元。
加快实施城市棚改及老旧小区改造
坚持尽力而为、量カ而行”总原则,牢固树立“有机更新的绿色棚改和党建引领的红色棚改”理念,实现棚改由追求数量向提高质效转变、大拆大建向精准棚改转变、重项目启动向重清零收尾转变,更加注重回归民生本质、促进有机更新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加快2015年以来结转项目的清零扫尾和净地交付工作,形成棚改资金使用和回收的良性循环;调整完善改征收政策和棚改标准,优化新三年改专项规划及棚改项目库;精准谋划推进棚改和征收项目,力争启动宜昌药厂等4个棚改项目,完成滨江大道延伸段等2个征收项目,试点启动四方堰片区等城市有机更新项目2个,全面完成宜棉小区改扩建项目;主动争取专项債券额度,配合财政部门カ争申报2019年棚改专项债20亿元以上。全面总结推广全国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作经验,巩固既有改造小区后期长效管理,以“党建引领+共同缔造+治管并举”模式推进至少60个老旧小区改造,并推动向宜都、枝江、远安等县市延伸。完成西陵二路上段两侧26栋既有建筑外立面整治。
统筹推进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
统筹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及“后头看”工作,深入推进长江宜昌段生态修复与治理的城区生态修复,重拳治理水污染。全面对标对点自查整改督促属地政府和市直部门严格落实“河湖长制”要求,确保城区11条不达标水体长治久清,迎接国家验收评估。加快推进花艳、点军、沙河等片区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有序推进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合力推动沿江排污口治理,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确保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95%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89%以上。开展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和老城区雨污分流等专题研究,系统谋划启动城区水体生态修复、岸坡景观、花艳污水处理厂扩容、沿江截污千管等项目建设,提升水环境治理整治效果。探素污水处理厂站网河一体化运维管理和污水处理设施监测信息化,落实公众监督举报核实整改、排水口日常监管、企业和工业因区治污设施监管等部门协同工作机制。
继续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建筑业改革发展二十条意见》(鄂政发(201814号),提请市政府早日出台我市建筑业发展壮大实施意见,推动建筑业产值保持千亿水平。加快装配式建筑推广,积极推动政府投资装配式建筑项目加快落地,推进实施项目规模化、标准化,打造装配式建筑集中示范区,力争新建成投产装配式混土建筑基地2家,新开工装配式混土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以上。研究建立本地标准化部品部件标准设计目录,形成适用于我市装配式建筑的通用设计体系。加快培育以设计为龙头的全过程咨询企业,探索推进EPC模式、一体化装修技术。推动绿色建筑管理创新,形成绿色建筑合监管体系,力争完成绿色建筑不少于130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比倒达到30%。
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坚决制房价上涨,着力解决房地产市场问题,把“稳”作为房地产市场监管工作的主旋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价管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严格执行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指导规则和会商制度,严格工程进度标准,取消通过交保证金或者资产担保的方式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根据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对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优化土地供给结构和入市时序,科学调控市场供给。多渠道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租赁住房、保障性住房等住房供应,切实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探索商品房配套建设租赁住房。深入推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行动,通过企业自查、日常巡查、受理投诉举报、专项检査等方式,依法采取公开曝光、暂停网签、行政处罚、计入信用档案等有效措施处理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加强政策形势解读和正面宣传。
加强住房保障及物业管理
科学编制宜昌市住房发展规划,为城区未来住房发展作出顶层制度设计。加快租购并举省级试点,加强住房租赁市场培育。研究扩大租赁补贴范围,提高公租房保障覆盖面,推进公租房货币化保障。抓好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的市本级和远安县全国试点和秭归县省级试点。推进“互联网+住房保障”政务服务系统建设全市“一张网”工作,上线宜昌市“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与交易”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着力创新住房保障管理工作体制机制。推动物业管理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加快物业管理法治化建设,争取出台具有宜昌特色的物业管理地方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创建以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小区建设品牌,开展“红色物业”创建活动。加强前期物业管理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监管。探索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业主各方落实安全责任,夯实物业管理安全生产基础。
推进住建行业“放管服”改革
牵头实施“多审合一”“多验合一”“告知承诺制”等改革事项,不断优化体制机制,细化监管制度,完善平合建设,确保向纵深推进。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再造,确保建设工程审批时限压缩至60天工作日以内。按照事前管标准、事中管检査、事后管处罚、信用管终身的要求,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行业信用管理为手段,重构质量安全闭合监管全链条,守住行业监管底线。深化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实现公共服务事项“一网一门一次”。指导推进县市区“放管服”改革工作。
做好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工作
牢固树立正确的安全发展观,完善全市建设、城(乡)燃气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部门联合监管,增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能力、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大力开展建筑施工、供水供气、老楼危房、物业小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抽查督导,压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严格部门监管责任落实,彻底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强化重大安全风险管控,确保建筑施工领域杜绝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减少一般生产安全事故,供水供气、物业小区领城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加强安全生产形势研判,着力抓好汛期和高温期问、两节两会、建国70周年等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问的安全生产工作。推动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继续实施新办施工许可的建设项目法定代表人安全提醒谈话制度,加大应急演练力度,不断夯实安全基础,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全面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确保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合规达标、平稳可控。
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找准服务“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三多工程”的着力点,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力争市域城镇化率61.9%以上。加强已建成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试运行期间的在线监测设备配置和日常运行维护管理,进一步完善配套入户管网,提高污水收集率,建立监督考核长效机制。加快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工作,建立城乡体化的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管理新机制,统筹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终端处置、收运设施等项目建设,餐厨垃圾治理、建筑垃圾治理、存量垃圾治理、收运体系信息化等各项任务。


全面完成31577户四类对象存量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对已实施的农村四类对象危房改造开展“回头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巩固危房改造成果。加快特色村镇培育,支持各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尽快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并进的区城多极发展新格局。加强传统村落、特色村赛保护,打造一批特色小镇、美丽宜居村庄、支持建设一批高品质、上档次的田园综合体。力争创建2个省级特色小镇,美丽宜居乡村示范项目7个。继续实施农村“能工巧匠”培训工程,积极推广“荆楚派”建筑风格。
0

本文作者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