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城市

从服贸会看智慧城市:安全和韧性成关键

发布时间:2024-09-18 08:39 来源:中新网

核心摘要:此间举行的2024年服贸会“智慧城市建设保障高质量发展”国际科技创新论坛上,多位专家就如何打造具有韧性的智慧城市建言献策。

此间举行的2024年服贸会“智慧城市建设保障高质量发展”国际科技创新论坛上,多位专家就如何打造具有韧性的智慧城市建言献策。
 
原国务院参事、原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在会上提到,近年来,中国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各类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不断下降,但同时公共安全仍面临一定挑战。一方面,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和复杂性增加,另一方面,社会安全风险多样化、复杂化,而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离不开安全二字。
 
因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提醒,要考虑并重视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安全。
 
他认为,安全韧性城市构建的框架包含四个方面,一是风险识别,能够通过分析实现对风险的识别与预警;二是脆弱性分析与评价,测度城市面临风险和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类型、强度、范围和空间分布;三是城市应急能力提升;四是城市基层韧性增强,即社区与民众的自救互救能力提升。
 
而智慧韧性城市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支撑,旨在提升城市灾时的及时响应、有效抵御、快速恢复等能力,从而尽快恢复到灾前的平衡状态。
 
在范维澄看来,安全韧性城市加上“智慧”二字之后,需要“三足鼎立”,包括科学技术装备的发展、管理能力水平的提升和安全文化发展。“其有助于立足高效预警新生风险,实时修正运行缺陷,及时调配社会公共资源,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风险防控实施方案。”
 
闪淳昌同样提到,要用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现代化,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与平安建设深度融合,如无人机快速三维建模技术、大载荷长航时无人机载应急通信系统等。同时,加强对数据的深度挖掘,提升预测社会需求、预判社会发展、预警社会风险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构建贯通“城市大脑”和“基层细胞”的智能化管理体系,让各项管理更智慧、更精细。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胡燕祝则以城市地下空间建设为例指出,我国地下空间增长速度快,且开发强度大、规模体量大,地下空间功能正向多功能复合转变,但高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不少问题。例如早期规划设计无法适应当前大规模复合地下空间,原有安全防控手段无法满足发展需求等。
 
新技术则为这些问题带来了解决方案。胡燕祝表示,可以通过传感器和人工智能、大数据手段分析出更多信息,提高风险识别和预警事件的准确性。另外,还可基于大模型等技术实现对地下空间的场景理解,实现灾害动态演化的过程推理。
 
在服贸会的专题展上,不少新型装备也让城市建设更“智慧”、更安全。如未来可使用“造楼机”进行城市更新改造,设备可降低施工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工人作业也会更加安全。(完)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