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白舸教授,携手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访问学者海蒂教授,带领师生团队一行,在随州草甸子街开展了一场以“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再生”为主题的深度游学与实践调研。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胡冲)当沉睡的历史街巷遇见顶尖的学术智慧,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白舸教授,携手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访问学者海蒂教授,带领师生团队一行,在随州草甸子街开展了一场以“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再生”为主题的深度游学与实践调研。
探访:在历史肌理中寻找城市记忆
草甸子街作为随州老城区的代表性街区,承载着数代随州人的共同记忆,其独特的空间格局与建筑风貌,是研究本地民居演变和城市发展史的“活化石”。
考察期间,专家团一行深入街巷,细致考察了街区的建筑形态、空间尺度、材料工艺以及居民的生活状态。他们与当地老居民亲切交谈,聆听街巷故事,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感知场地的历史脉络与文化气息。
把脉:国际视野下的诊断与启迪
拥有丰富国际经验的两位副院长,从全球化的视角为草甸子街的保护与更新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诊断与启迪。
华中科技大学白舸教授指出:“草甸子街的价值在于其真实的、层叠式的历史痕迹与浓郁的生活烟火气。我们的工作不是要打造一个全新的‘盆景’,而是要像一位精细的‘外科医生’,通过‘微更新、有机疏散’的理念,在保留其原始风貌与社区结构的基础上,植入适应当代生活需求的功能,实现‘活态保护’。”他强调,高校与地方的合作,核心在于将学术理论与社会需求深度结合,探索一条兼具文化尊严与生活品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海蒂教授则分享了伊斯坦布尔在历史城区保护与复兴方面的国际经验。她表示:“随州草甸子街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世界许多历史名城都能找到共鸣。关键在于如何平衡‘保护’与‘发展’。这里充满潜力的公共空间可以成为社区活力的催化剂,本土的材料与工艺应当被创新性地运用。很高兴能与华中科技大学的同仁以及随州当地交流合作,这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智慧交融,非常有意义。”
赋能:校地合作共绘更新蓝图
此次游学活动,是随州市与武汉高校深化校地合作、积极引入外部智力资源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顶尖高校专家团队的“把脉问诊”,不仅为草甸子街乃至随州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前沿的理论指导和国际案例参考,更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平台。
据悉,后续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有望与随州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围绕草甸子街区的详细规划、建筑改造设计、社区营造等方面展开深度研究与实践,将此次游学的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规划设计方案,助力随州将草甸子街打造为“留得住文脉、看得见发展、引得来人潮”的城市文化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