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

方执红旗越千浪 又驾长风辟新天

发布时间:2025-01-02 15:38 来源:本站原创

核心摘要:2024年,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住建领域重点、难点、堵点问题,以让人民群众住上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为基点,统筹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各项改革,推动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

——2024年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综述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李动)时光巨人步履铿锵,2024年的脚步声在悄然间离我们远去。

 

2024年,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华诞,举国欢庆这一重要节日。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擘画新蓝图。

 

2024年,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住建领域重点、难点、堵点问题,以让人民群众住上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为基点,统筹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各项改革,推动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政策“组合拳”助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住房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既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房地产工作,2024年以来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决策部署,有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2024年3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进一步优化房地产政策,持续抓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进一步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系统谋划相关支持政策,有效激发潜在需求,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4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结合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2024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要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住房城乡建设等相关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进一步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助推房地市场“止跌回稳”。

 

2024年1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要求及时研判本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和房地产融资需求,协调解决房地产融资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推动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金融机构精准对接。

 

2024年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四箭齐发”,进一步优化房地产金融政策,包括降低全国层面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取消全国层面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下调各期限品种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将设立3000亿元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

 

2024年9月2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为落实中央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管总局出台了五项房地产金融的新政策,包括引导银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至15%等。

 

2024年10月1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指导各地迅速行动,抓存量政策落实,抓增量政策出台,打出一套“组合拳”,推动市场止跌回稳,主要包括四个取消(取消限购、取消限售、取消限价、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四个降低(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降低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降低存量贷款利率、降低“卖旧买新”换购住房的税费负担)、两个增加(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

 

2024年11月13日,财政部、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多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税收政策,加大住房交易环节契税优惠力度,积极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降低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下限,缓解房地产企业财务困难。

 

地方层面上,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在内,各地政府积极行动,进一步优化房地产政策,降低居民购房成本,减轻还贷压力;同时,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的线上、线下商品房促销活动,进一步提振购房需求。

 

在政策“组合拳”的推动下,房地产市场逐步释放积极信号。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各项政策的作用下,10月份楼市明显改善,11月份积极因素继续累积,市场交易较为活跃。11月份新建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都实现了正增长,重点城市的销售改善更为明显。

 

绿色低碳奏响建筑业转型“主旋律”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作为传统行业,必须进一步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现代化建筑产业体系,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建筑业遍吹“绿风”,“绿色低碳”成为建筑业转型发展的“主旋律”。

 

2024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方案明确,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积比2023年增长0.2亿平方米以上,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比2023年增长2亿平方米以上,建筑用能中电力消费占比超过55%,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

 

2024年5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工信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5部门制定《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

 

2024年8月,中央网信办秘书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等10部门联合印发《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要求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建筑行业双化协同发展基础,加快绿色低碳建筑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建筑行业绿色化发展水平;以绿色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促进建筑、能源等多领域在绿色低碳方面的全方位协同。

 

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作为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培育一支新型产业化工人队伍是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2024年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对各地围绕推进农民工向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转型、完善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提升建筑工人技能水平、加强统筹协作和政策支持、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权益等方面,积极探索、大力推进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所取得的积极成效进行总结和推广。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不可触碰的底线和不可逾越的红线。2024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通知,决定开展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着力在施工安全事前预防机制、施工安全数字化监管体系、市场现场监管有效联动机制、安全生产监督执法能力、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六个方面,补短板、强弱项,推动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水平迈上新台阶。

 

“美美与共”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

 

城市是人民幸福生活、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载体,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愿景,就必须高质量推进人民城市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入“下半场”,城市建设的重点由以规模为先转变为以提升质量为主,补齐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板。2024年,住建系统以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着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让城市成为美好生活的载体。

 

为了将城市更新行动向深入推进,2024年4月,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的通知》明确,自2024年起,中央财政创新方式方法,支持部分城市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重点支持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建立“好社区、好城区”,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2024年5月,首批拟支持的15个城市名单公布,石家庄、太原、沈阳等城市入选。

 

高楼大厦是城市看得见的“面子”,地下管网则是城市看不见的“里子”。2024年,住建系统持续推动地下管网建设,让“里子”更“过硬”。

 

2024年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将大力推进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实施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未来,我国将每年改造10万公里以上地下管线。

 

2024年3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加强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运行维护,到2027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设施空白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3%以上,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综合效能显著提升。

 

社区是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是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动实践。

 

2024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导则(试行)》,通过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让更多群众享受到身边和“家门口”的优质普惠公共服务。

 

2024年9月,商务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1部门发布通知,确定北京市门头沟区等60个全国第四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江苏省南京市等15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首批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地区。通知提出,各部门、各地区要从两方面稳步推进各批次全国试点建设,其中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承担着深化便民生活圈建设的重要任务。

 

口袋公园建设,以“小切口”实现群众“小幸福”,托起城市有机更新“大民生”。为科学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提升维护管理水平,2024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的《口袋公园建设指南(试行)》对外印发,指导城市口袋公园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

 

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底线和生命线,也是广大市民安居乐业的根本保障。202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对韧性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到2030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建成一批高水平韧性城市,城市安全韧性持续提升,城市运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与城市同频共振、相向而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024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应急管理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农村房屋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以保障农房质量安全为主要目标,按照“管存量、控增量”的思路,一方面,加强既有农房安全管理,逐步消除存量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新建农房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严控增量安全风险。

 

2024年6月,民政部联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21个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到2025年,农村养老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每个县(市、区、旗)至少有1所以失能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省域内总体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覆盖率不低于60%。

 

2024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爱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4个部门联合制定《关于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健康乡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要求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健康保障。

 

守根护魂传承中华文明血脉

 

历史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2024年,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不断加强城乡建设工作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2024年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等保护提升项目建设指南(试行)》,围绕保护修缮、风貌修复、人居环境改善、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消防与防灾减灾设施提升、智慧化管理等方面,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等保护提升项目管理,进一步提升项目谋划、建设、实施和管理水平。

 

2024年3月,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通知提出,2024年将在全国范围选择35个传统村落集中的县(县级市、区、旗及直辖市下辖区县,以下统称县),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示范期2年。通知明确,将在传统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县域统筹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创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式、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探索和推广一批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

 

2024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印发通知,要求做好2024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通知提出,省级住房城乡建设、财政部门要指导2024年示范县抓紧完善并印发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方案,编制并印发县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根据通知,经组织专家评审并向社会公示,确定北京市房山区等35个县(市、区)为2024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2024年10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召开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据会上公布的数据,截至会议召开,我国共有8155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并实施了挂牌保护,16个省份将5028个村落列入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保护55.6万栋传统建筑,传承发展5965项省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价值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2025年,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住建领域各项改革,加快推动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以更大魄力、更高起点、更实举措着力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城乡人居环境,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力量。

1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