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 1月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介绍说,去年以来,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坚持自上而下,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两重”建设实现良好开局;“两新”工作对扩大有效投资、提振居民消费、加...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寒冬) 1月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介绍说,去年以来,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坚持自上而下,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两重”建设实现良好开局;“两新”工作对扩大有效投资、提振居民消费、加快绿色转型的综合效应持续显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两重”是指,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是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旨在通过政策支持,促进企业和居民更新设备、提升消费水平。
袁达介绍说,在“两重”工作方面,去年以来,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坚持自上而下,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两重”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比如,支持长江沿线城市加快建设改造1.3万公里污水管网,推动消除管网空白区1100平方公里,并同步建立运行维护长效机制;
再比如,支持推动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造林种草以及退化林修复、草原改良等近4000万亩,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
又比如,在安排2023年增发国债支持东北建设2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加力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再支持建设2500万亩,推动尽早将东北全域黑土地建成高标准农田。上述项目正在推进过程中,效果将持续发挥。
今年,将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从三方面加力推进:
一是加大建设力度。继续支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等教育提质升级等重点任务。将水利支持范围拓展至全国大中型灌区、大中型引调水工程;将重点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等项目纳入支持范围;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
二是加强软硬结合。坚持项目建设和配套改革相结合,抓紧推进规划政策制定和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投资综合效益。
三是加快工作进度。在去年提前下达今年约1000亿元项目清单的基础上,近期将再下达一批项目清单,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袁达介绍说,在“两新”工作方面,去年以来,“两新”工作对扩大有效投资、提振居民消费、加快绿色转型的综合效应持续显现。
比如,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快速增长,汽车报废和置换更新、家电以旧换新销量明显增加,新能源汽车、一级能效家电销售占比持续提升。
今年,将大幅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加力扩围实施“两新”工作。
一是扩大范围。将设备更新支持范围扩大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给予补贴。
二是提升标准。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标准。加大家装消费品换新的支持力度。
三是完善机制。进一步简化设备更新审批流程,提高经营主体设备更新的便利度。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资金分配,向去年工作成效较好的地区倾斜;降低企业垫资和经营压力,简化补贴流程,及时高效兑现补贴资金;规范市场秩序,加强项目资金监管等,持续提高政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