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一年四季,最美是秋,我坚持这样认为,当然有充足理由。
最美是秋
——写在九月一日
胡贵玉
一年四季,
最美是秋,
我坚持这样认为,
当然有充足理由。
春暖花开时姹紫嫣红,
一些地方却是干燥的气候,
夏季酷热,冬季太寒冷,
当属这秋天舒适得通透。
秋天有多种水果成熟,
黄色的柿子、柚子、橘子,
红色的山楂、苹果、石榴,
珠圆玉润的葡萄多汁可口。
还有满树的大红枣,
挂在枝头;
还有又脆又甜的梨,
养肺润喉。
秋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秋老虎过后,
秋雨绵绵,秋风柔柔,
把大地描绘得一片锦绣。
秋天的红叶娇媚含羞,
翠竹昂首,
秋天的菊花呈祥献瑞,
兰桂俊秀。
一棵一棵的银杏树到了
高光时刻,
一片一片叶子金黄夺目
精神抖擞。
八月十五的一轮明月,
让人欣赏着没够;
十月一日的五星红旗,
鲜艳得耀人眼眸。
还有砖缝里的蟋蟀,
鸣叫不休;
还有山坡上的蝈蝈,
不歇歌喉。
池塘中的荷,
岸边上的柳,
将生命力的坚韧顽强,
展示到了一年的最后。
天上的白云飘逸地漫游,
山中的清溪悠闲地畅流;
秋天的风不急不躁,
秋天的景美不胜收。
秋天的美酒都香味醇厚,
这是酬谢耕耘者的琼浆玉液;
即使有人喝得酩酊大醉,
那也不会被认为这种醉态丑。
生活的乐趣,
一年到头随时随处都有;
最美的秋季,
我总是特别陶醉着享受。
享受于五彩斑斓,
风光旖旎;
陶醉在心旷神怡,
美丽神州。
(作者系湖北省省直机关退休干部)
网评摘编:
贵玉战友的诗作《最美是秋》,以平实的语言构建出立体的秋日图景。诗人在继承“天人合一”古典美学的同时,注入了现代生活气息。作品的思想价值还表现在生态意识和文化自信:通过“荷的坚韧”、“柳的顽强”、“银杏的夺目〞等意象,隐喻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将中秋、国庆等文化符号编织进自然时序,彰显中华文明的延续与传承。(韩 楷)
胡贵玉老师笔下的《最美是秋》,宛如一曲对秋天的深情赞歌,将秋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诗中从气候宜人切入,对比四季,点明秋的舒适。又以细腻笔触描绘秋日硕果,色彩缤纷的水果跃然纸上,尽显秋之富足。
接着,诗人绘就秋景图,秋雨秋风、红叶翠竹、菊花兰桂、银杏金黄,如诗如画。不仅如此,中秋明月、国庆红旗,还有虫鸣、荷柳,自然与人文交织,更添秋之韵味。
诗人还提及秋酒,把秋的美好延伸到生活的惬意享受。
整首诗情感真挚,全方位展现了秋的魅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秋之美。
赞胡贵玉老师《最美是秋》
金秋恰似画中留,胡老诗章意韵悠。
硕果盈枝添锦绣,清风拂叶绘风流。
中秋月照山河秀,国庆旗飘岁月酬。
沉醉斑斓秋景里,佳篇妙笔韵长留。
(李天友)
这首诗把秋日的美好写得满溢纸面,从“舒适通透”的气候,到挂满枝头的柿子、石榴,再到红叶、金菊与银杏,每一笔都是秋的鲜活模样。
诗人不仅写秋景,更藏着对秋的偏爱——既有中秋明月的雅致,也有国庆红旗的热烈,连蟋蟀鸣、蝈蝈唱都成了秋日独有的韵律。字里行间满是对秋的陶醉,读来让人跟着心驰神往,也想沉醉在这“五彩斑斓、心旷神怡”的秋光里。(王延芳)
辞别了每年的主季节—火热的夏季;迎來了每年的喜季节—收获的秋季。春季美,是山花烂漫视觉美;夏季美,是辛勤耕耘体感美;秋季美,是硕果累累丰收在望心里美!
诗人笔下,秋天,秋风送爽,金色世界,瓜果飘香成熟季节,收获季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尤其是即将迎來反侵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大美中国,更是美中更美,美不胜收!(傅祖然)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