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圈子 > 专栏新闻

锻造新时代“鲁班” 湖北建院开设“长在工地里”的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5-09-18 11:37 来源:

核心摘要:“以前思政课讲‘敬业’是抽象概念,现在榫卯差一毫米就装不上,这种‘身体记忆’比说教更深刻!”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新材料2401班周金鑫同学的话语,道出了该校《鲁班素质实训》课程升级后的育人实效。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于婷 郑沂郢)“以前思政课讲‘敬业’是抽象概念,现在榫卯差一毫米就装不上,这种‘身体记忆’比说教更深刻!”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新材料2401班周金鑫同学的话语,道出了该校《鲁班素质实训》课程升级后的育人实效。

 

近日,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面向建筑类高职学生创新开发的思政实训课焕新升级,该课程创新性地将隐性职业精神转化为显性培养体系,采用全新实训模式进行,由此破题智能建造时代人才培育难题,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注入鲜活实践样本。

 

教师剖析素质内涵与要求

 

教师剖析素质内涵与要求

 

作为省级“双高”院校思政育人品牌项目,该课程历经五年迭代,创新构建“职业精神显性化培养体系”。课程紧扣智能建造时代行业需求,从建筑类人才核心素养出发,提炼出科学、创新、敬业、守业、高效、协作、责任、服务八种“鲁班特殊素质”,并拆解为十六个子项目、八个实训任务。通过榫卯制作、工地协同模拟等沉浸式实训,将抽象的职业素养转化为可量化、可训练的实践技能,实现“大道理”向“小行动”的转化。

 

“这门课让我们找到了无法被算法替代的价值——工匠的判断力、协作的温度与沉甸甸的责任。”智能建造2401班陈良全同学表示,在智能化设备普及的今天,真正的工程师需要具备超越技术的“灵魂素养”。这一观点与课程设计理念高度契合。教师授课过程中通过创新教具,使用舒尔特、六顶思考帽等训练方法,让学生在0.1毫米的精度较量中领悟工匠精神,在团队攻坚中培养创新、协作意识,在跨专业模拟中提升服务能力。

 

感受传统工艺背后的现代科学精神

 

当前,我国城市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发展智能建造,培育现代化建筑产业链,加快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急需既掌握新技术又具备职业素养的“新鲁班”。在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马克思主义学院紧扣行业变革与思政课程改革之需,跨学科组建教学团队,对《鲁班素质实训》课程进行了全面优化升级,突破传统思政课“坐而论道”的局限,实现了两个关键回答:一是回应行业转型之需,明确“新鲁班”需兼具数字技能与职业精神;二是探索思政提质之法,通过“实训—反思—内化”的闭环设计,让职业精神从“词汇”变为“肌肉记忆”。

 

项目一  格物致知--科学方法训练

双师教学 课堂合影

 

下一步,课程组将联合行业企业开发建筑审美、生态营造、国际职业素养等拓展模块,形成“1+N”的素养培育矩阵。

 

从“知道”到“做到”,从“词汇”到“动作”,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鲁班素质实训》课程为支点,撬动思政教育向实向深发展。这堂“长在工地里”的思政课,不仅锻造着新时代的“新鲁班”,更书写着高职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生动答卷。

0

本文作者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并标明“新闻投稿/论文投稿”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