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盛夏七月,骄阳似火,滚滚热浪席卷神州。然而,在这片被阳光炙烤的土地上,一座承载着生态之美与人文之韵的园林正悄然崛起——鄂州园博园的建设现场,正上演着一幕幕与酷暑较量、与时间赛跑的动人篇章。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王燕萍 杜佳晨 通讯员 秦才胜 周松松)盛夏七月,骄阳似火,滚滚热浪席卷神州。然而,在这片被阳光炙烤的土地上,一座承载着生态之美与人文之韵的园林正悄然崛起——鄂州园博园的建设现场,正上演着一幕幕与酷暑较量、与时间赛跑的动人篇章。
施工现场
在这片热火朝天的工地上,汗水与激情交织,责任与梦想同行。建设者们头顶烈日,脚踏滚烫,用双手勾勒出未来园林的轮廓。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在高温中书写着属于劳动者的荣光。7月24日,中华建设全媒体记者走进这片“热辣滚烫”,见证高温下的坚守与拼搏。
现场俯瞰图
施工现场
目光所及,作为园区“脸面”的南大门,其钢结构工程已然全部完成,雄浑的骨架之上,施工方鄂州市政集团的建设者们正进行着细致地优化工作;不远处,主展馆和国际马戏馆巍然屹立,总承包方中铁建工集团的工人们正在对各项工程细节进行精修打磨。汗水浸透工装,烈日灼红脸庞,建设者们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滚烫的汗水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在蒸腾的热气中稳步推进工程节点。
科学调度 筑起“清凉防线”
面对来势汹汹的高温“烤”验,项目团队并未盲目蛮干,而是科学调度、以人为本,筑起一道道守护建设者的“清凉防线”。项目现场严格执行“抓两头、歇中间”的错峰作业制度:清晨五点,暑气未升,工地已然忙碌;中午高温时段强制休整;傍晚时分,乘着微凉继续奋战。
施工现场
清凉房
走进工地,随处可见的“纳凉房”成为建设者们的“避风港”。藿香正气液、清凉油、十滴水等防暑药品整齐摆放,桶装纯净水、清凉茶是每日必备,为一线工人撑起健康“保护伞”。王师傅坐在开着空调房的纳凉房中,深蓝色工装已被汗水浸透,他端起水杯一饮而尽,舒了口气笑道:“这天气,简直像蒸笼啊。”他虽面庞黝黑、嗓音沙哑,却毫无怨言,“干咱这行,风吹日晒哪年不遇?习惯了就好。”他轻抚安全帽上的泥浆,眼神中透出朴素的自豪:“你看这园子,从开始的一片黄土,到现在有模有样,等建好了,有山有水有亭台,该有多漂亮!咱们一砖一瓦垒起来,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点长大。”
绿色筑基 科技赋能焕新生
在建设者的巧思与科技的加持下,园博园不仅是生态的画卷,更是绿色智慧的结晶。咸宁展园中,园艺师张师傅正在为树木加固遮阳布网。汗水早已洇透工装,但他动作轻柔,为一排一排树木更新挂上专用营养液袋:“这是高温天的‘生命线’,一棵都不能掉队!”洒水车定时驶过,湿润路面扬起薄薄水雾,带来片刻清凉,也守护着这片初绽的绿意。
为绿植浇灌
钢筋工李师傅虽不需高空作业,但地面上的工作同样艰辛。汗水沿着安全帽系带不断淌下,腰间水壶空了一半。他指向不远处的幕墙龙骨:“摸着都烫手!”围挡上的防扬尘水雾系统持续喷洒,有效压制地表温度。更令人称道的是,项目采用BIM技术对施工进行全周期模拟,提前规避风险,将误差控制在毫米级,让每一寸空间都精准契合设计蓝图。
匠心雕琢 一草一木皆成诗
在武汉展园核心区,巨大的钢构廊桥骨架如长龙静卧。焊工赵振宇在高处进行关键节点焊接,焊花飞溅,与晨光交辉。工位旁强力水冷风扇送出裹挟水汽的凉风。“项目部的‘凉’方,真顶用!”赵振宇摘下防护面罩畅饮凉茶,感慨道。科技赋能的“巧干”,成为直面酷暑、保障高效的核心底气。
绿植保护
在友好城市展园贵阳园展区,炎炎烈日下,建设者们挥汗如雨,奋战在施工一线,一砖一石在他们手中化作艺术,堆砌出梯田般的灵动层次,将原本的高差化作视觉的韵律。曾经的平地如今已初现雏形,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彰显出“一水两片,爽爽贵阳”的设计精髓。设计师李工轻抚图纸,眼中闪烁着期待:“我们希望让每个角落都成为诗画的注脚,让游客在行走间感受东方美学的呼吸。”
贵阳园俯瞰图
星月为证,汗水作铭。正如项目建设者朴实的感言:“脱下工装,汗水真能拧出来!”这汗水,是艰辛的见证,更是滚烫的责任与钢铁的担当,彰显着新时代劳动者“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硬核脊梁。
在这片热土上,每一滴汗水都在浇灌希望的种子,每一次焊接都在点燃未来的光芒。他们用双手托起绿色的梦想,用脚步丈量土地的温度,用坚守书写时代的答卷。期待鄂州园博园惊艳亮相,山青水秀、亭台错落、绿意盎然,那不仅是城市的新地标,更是建设者们用汗水与匠心镌刻的荣耀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