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张俊

最新资讯 156 篇文章

乡情流淌的画展

张 俊   一   2018年秋的一天,刘子建打电话说,今年春节期间,他和五位沙市老乡要回家乡办画展。为此要编一本画册,希望我写篇介绍文章。   刘子建是深圳大学美术系教授,其他五位:郑强是深圳画院专业画家,刘布尔是高级工艺美术师,石鸣是深圳福田劳动技术教育中心副教授,陈运权是湖北美术学院教授,罗彬是中南民...

发布时间:2024-07-15 14:32 作者:

辛亥风云之五——荆州满城的衰败

张 俊   1918年6月,日本东亚同文会在东京出版《支那省别全志》,其中“湖北卷”里的一张荆州满城照片尤为引人关注目:几堆瓦砾、数间破屋,不见一个人的踪影,像一座阴森森的鬼城。   日本《支那全省别志》刊载的荆州满城照片   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驻防荆州八旗军(简称“八旗军”) 进入荆州,到清宣统...

发布时间:2024-07-12 14:39 作者:

辛亥风云之四——唐牺支稳定荆沙

张 俊   民军攻占荆沙之后,唐牺支司令长抓紧做了两件大事:一是礼送王正雅部返湘。荆沙是湖北的地盘,只能由湖北人来管,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二是荆沙旗人善后。旗人人数众多,八旗军刚放下武器,若不及时解决善后问题,势必会战火重燃。   前一件事,费了一些周折,但办得还算顺利,达到了让王正雅部撤回湖南的目的...

发布时间:2024-07-05 14:20 作者:

辛亥风云之三—— 荆州城下之盟

张 俊   驻防荆州八旗军(简称“八旗军”)左翼副都统又称“左都统”,是荆州将军的主要副手之一。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一百九十一年间,朝廷共任命过四十三位左都统,除了一人是蒙古族外,其他的都是满族人,可见朝廷在任命这一军职时,对受命官员族别的重视。   左都统的官邸,建在荆州...

发布时间:2024-06-28 14:12 作者:

辛亥风云之二——民军激战荆沙

张 俊   八岭山在荆州城的西北,距城约四十多里,因有八道起伏的山岗而得名。这里曾经是楚国贵族的墓葬地,相传楚庄王就埋在这里。元代之前八岭山名龙山, 东晋荆州刺史桓温,曾经带幕僚在重阳节登龙山,与孟嘉(陶渊明外祖父)、孙盛等人饮酒赋诗,留下“龙山落帽”的佳话,《晋书》记载了这件事。   八岭山历来是荆沙...

发布时间:2024-06-21 14:20 作者:

辛亥风云之一 ——光复前夜的荆州满城

张 俊   1911年10月下旬的一个傍晚,一支驻防荆州的八旗军(简称“八旗军”)出沙市迎禧门,过古白云桥,沿着荆沙河边的一条土路向荆州城东门奔去。这支队伍的营地在荆州城,十多天前,荆州将军连魁得知湖北新军在武昌起义的消息后,才将这支队伍派往沙市,在青龙观、太师渊、石闸门、宝塔河等要道口设岗,盘查往来行人...

发布时间:2024-06-13 14:54 作者:

荆沙水灾谁之过

张 俊   1935年7月的大洪水退后,荆沙水灾救济委员会作了一个调查:江陵县划分为六个区,各区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水灾,其中以草市和沙市两区最为严重;全县四十多万人,有灾民二十多万,其中受赈灾民十二点八万(民国《荆沙水灾写真》)。   后来,武汉大学的学生又来江陵县作灾情考察,在其编写的《湖北江河流域灾情调...

发布时间:2024-06-07 10:54 作者:

荆沙水灾大救援

张 俊   沙市商会的办公地在聚兴诚银行楼的西侧,大门朝着中山马路,进门后有一条长廊,走到尽头是一间会议厅。1935年7月9日下午一点,荆沙各界的一百五十多名代表在这里聚会,会上决定成立荆沙水灾救济委员会(简称“荆救会”),以组织社会各界对灾民进行救援。   “荆救会”主任杨绍东   沙市商会会长何瑞麟德高...

发布时间:2024-06-03 17:25 作者:

洪水逼近中山马路

张 俊   老沙市人有个习惯,在长江涨水季节,晚饭后常去江边转转,看看江水上涨情况。沙市城区靠近荆江大堤,涨水时江面高过屋顶,有“船在屋上走,人在水下行”之说,因为一旦溃堤,人就成为“鱼鳖”,所以市民们便格外地关注水情。   1935年7月初,一连下了几天的暴雨。七月五日傍晚,沙市仍然是大雨如注,可是去江边...

发布时间:2024-05-24 15:28 作者:

草市镇被冲毁

张 俊   荆州城东门外有两个大集镇,一个是距城约十五里的沙市镇,另一个是离城约四里的草市镇。自古以来,“沙、草二市,为江陵诸市之最大者”(清《荆州州府志》)。   这两个集镇之所以兴盛,与紧临“两沙运河”有关。早在明清时期,木船从长江入汉水,或是从汉水到长江,都是走“两沙运河”。临长江的沙市镇在运河的...

发布时间:2024-05-16 15:09 作者: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