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俊 近几年,荆州市沙市区正在推行棚改,一片片老房子陆续被拆除,砖瓦檩条一堆堆的,四散着腐朽的气味。 有一个人始终在悄悄地跟着老城拆迁的脚步走,几乎哪有拆迁哪就有他的身影。他不像个拾荒货的,他只翻捡那些废木料,有时他还给人钱让人帮他找那些废木料,每见到一块完整的老木料他的眼睛就会放光。那些拿了...
张 俊 最近,一张民国沙市世界电影院的小广告单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挂出,并被人高价买走。荆州市电影家协会执行主席赵楚辉说这张小广告单的出现,是沙市电影事业诞生百年的最好的实物佐证。 世界电影院制的广告单 民国初期的沙市是座商城,全国“十三帮”的商人在这里做生意,五湖四海的货物在沙市码头进出...
张 俊 1946年夏天,设在湖北省战时省会恩施的国立湖北师范学院(简称国师)迁到了沙市。尽管师生们一百个不情愿,但因为在教育部任要职的艾伟是沙市人,他认为鄂西文化落后,急需一所师范院校培养师资以教化民众,因而说服部里的官员,将国师迁到了这里。 王百川居住的沙市大赛巷 国师最初准备迁入荆州城,...
张俊 2019年5月25日下午,天下着大雨,但管窑镇老陶器厂内却热气腾腾,《乡情的奉献一一李从顺雕塑陶艺展》在这里开幕了。 雕塑家李从顺站在灯光下,面对蕲春的父老乡亲,还有从外地赶来的中央、省美院教授,以及他美校的同学,致辞时眼含热泪,声音有些颤抖。 雕塑家李从顺在艺展开幕上 管窑是蕲春县下...
图/文 张 俊 老沙市人大概都记得便河上那座三孔带护栏的石拱桥,桥两头还建有凉亭。这桥沟通了便河西路与便河东路,是往来人的常走通道。 便河桥是座古老的石桥。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在京城任工部侍郎的萧大宾告老还乡,他是管修桥盖房的大官,见便河东、西两岸的人往来不方便就牵头化缘建了这座石桥。可能当时...
图/文 张 俊 最近,在沙市中山公园的江津晚泊游廊里树起一块大石碑,这块碑是清道光年间一块有关保护两沙运河畅行警示碑的复制品。 我有个多年的老友,他是个收藏爱好者。几年前我在他家作客,他让我看刚收到的两块清道光年的古碑,一块是荆州府制,另一块是江陵县府制,碑文内容都差不多,都是有关保护两沙运河畅通...
图/文 张 俊 公园里那条林荫小道是用青石板铺的,一格挨着一格,像一条展开的长宣纸卷。 小道一边是开满荷花的池塘,另一边是长着龙柏的林地。将小道当练字的纸,在这么幽静的地方惬意挥笔书写的那个老人叫黄耀昆,今年93岁。 黄耀奎在小道上写字 黄老说1949年他从学校毕业考进中南军政大学长沙分校,...
图/文 张俊 沙市中山公园北边的江津湖,碧波荡漾,绿树环抱,沿岸桥廊亭榭点缀,环境宁静优美,被称作城区的“绿色心脏”。我家距江津湖约十多分钟的路程,早晚无事,我都会来湖边走走,看着那一湖碧水,眼前便常浮现当年沿湖十二景点如火如荼建设的场景,在波光中又依稀见到那些逝去的建设者。 1936年的沙市中...
张 俊 春末四月的一天,下着小雨,冷风阵阵,但在去岑河镇陈龙村的车上却热气腾腾。我们一行十多人七嘴八舌,说着去参加荆州市作协在陈龙村设文学创作基地的事,大家都有些兴奋,这毕竟是件挺新鲜的事。 市作协部分作家参加陈龙村创作基地挂牌 岑河镇在沙市的东边,最初叫城河口,因出了岑氏家族的“一门三...
图/文 张 俊 5月24日,应老友李从顺的邀请去蕲春参加他在故乡的一个雕塑陶艺作品展。在欢迎的晚宴上见到了不少从北京、上海等地来的艺术家,令人惊喜的是竟与中国著名女雕塑家张得蒂夫妇不期而遇,并有机会向这对德高望重的老夫妇举杯敬意。 女雕塑家张得蒂 知道张得蒂这个名字是因为以前读过著名诗人艾青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