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在送别2024年,迎来2025年之际,全国各地住建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24年的工作,提出了2025年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阎秋) 在送别2024年,迎来2025年之际,全国各地住建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24年的工作,提出了2025年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甘肃省:
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日前召开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24年,既定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进展符合预期,为“十五五”顺利开局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服务大局稳经济促增长。二是住有所居强保障惠民生。三是聚焦重点补短板提品质。四是深化改革夯基础促转型。五是主动创稳防风险保安全。六是党建引领转作风促落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超常规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常态化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2025年,将纵深推进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见效。围绕城市工作会议的系统谋划和工作部署,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以城市更新和“新城建”为抓手,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安全韧性为目标,以实现可感知、可评价、可量化的工作成效为导向,省市联动、形成合力,抓项目、补短板、夯基础、优服务、提品质,努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坚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稳住楼市。打好保交房收官战,扩大“白名单”项目融资成效。用好用足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危旧房改造扩围政策,重点支持安全隐患多、居住环境差、群众改造意愿强烈、条件成熟的项目落地实施。有效发挥住房公积金支持作用。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有序推进商品住房销售制度改革。持续推进“陇原红色物业”三年行动,持续提升物业服务水平。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双困家庭、新市民青年人、工薪收入群体刚性住房需求。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和乡村建设。加力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精准推进“两重”“两新”项目,推动“新城建”,完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持续推进城市体检,以更实举措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持续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完整社区试点。持续开展城管进社区行动。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升供热能力和服务水平。建设“口袋公园”和城市绿道。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效,继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采用“绣花”功夫开展修补式更新和微改造,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和数字博物馆建设。推进农房抗震改造,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五年提升行动。
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以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为方向,推动建筑业稳定发展和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市场主体,规范优化市场环境,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加力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以建设“好房子”为突破口,积极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加快完善行业法治体系。加快《甘肃省城市供热用热管理办法》立法进程,扎实做好《甘肃省物业服务管理条例》等立法准备。加快修改不适合发展要求、不符合改革精神、不满足国家底线要求的标准,更好满足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安全和高效能治理需要。持续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守牢安全发展底线。纵深推进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谋划好“十五五”规划。紧扣现代化甘肃建设目标任务,把高质量发展以及稳增长、惠民生、防风险的各项部署要求不折不扣落到规划中,更好解决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发展问题和民生问题。
青海省:
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日前召开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24年,青海省住建系统扎实推进“八大攻坚”,有效夯实“八项基础工作”,经济运行受住了严峻考验,房地产建筑业企稳回升,农房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城镇住房保障加力提效,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绿色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各类民生实事圆满完成。
2025年,将紧扣“深化改革,狠抓落实”一条主线,聚焦“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新城建’打造韧性城市、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三大任务,锚定“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防范化解风险”三大目标,围绕“四好”建设和“数字住建”两条路径,系统开展“房地产消费提速、建筑业产值提升、住房保障提优、城乡垃圾污水提效、历史文化保护提档、消防审验专项治理提标、‘十五五’规划编制提质”七大行动。
以“13327”工作模式,坚定信心、实干争先,持续深化住房和房地产、城乡建设、建筑业领域改革,向最艰难处攻坚,往最关键处发力,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重点实施好2万套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828套保障性租赁住房,870套危旧房改造,2.6万户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100个和美乡村建设项目,100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2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改造,6.4万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试点及一批城市燃气管道和地下管网管廊建设更新改造项目。
广东省:
记者从广东省日前召开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24年,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稳增长、惠民生、防风险、促转型,各项工作推进顺利,成效明显。2024年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24.4万套(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00个;市县镇新增绿化面积3728.4公顷;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达95%以上;整治存在隐患的自建房26.84万栋、既有建筑玻璃幕墙3887栋;开工改造城市危旧房355套、农村危房2674户;整治城市重要易涝积水点203个、消除比例超60%。建设改造各类管网6405公里,更新建筑和市政设备35万台,加装住宅电梯3863台。
2025年,将重点做好6大方面工作:
住房和房地产。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大力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不少于150个,新开工建设安置房不少于4万套;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充分发挥公积金支持保障作用,推动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异地贷款、异地购房提取等政策实施;大力推动“好房子”建设,推进数字家庭建设。
城乡建设管理。推动“百千万工程”城镇建设实现“三年初见成效”,推进65个中心镇试点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指导411个典型镇持续提升风貌品质,推动重点建筑业央企打造不少于30个连线连片或整县推进精品带;全面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具备改造条件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新增改造城镇供排水管网不少于2000公里、燃气管道不少于800公里,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全面落实向本级党委作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专题年度报告制度;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建筑业。推动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大力发展新型建造方式,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优化建筑市场环境,加强设计质量监管,加强“安薪项目”培育;推动粤港澳建筑业协同发展,支持更多项目试点应用港澳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模式;深入开展全省房屋市政工程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加强建设工程消防审验和人防监管,全力做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场馆建设和运行工作。
住建领域安全。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推动“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纵深推进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既有房屋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城市危旧房、农村危房改造;提升市政基础设施运行安全水平,继续开展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和“带病运行”专项治理,分级分类推动老旧桥梁维修加固改造。
基础支撑。进一步深化住建领域改革;下大力气完善法规标准体系,积极推进省级法规规章立改废释;以“新城建”为引擎打造高水平“数字住建”,系统推进城市生命线建设、数字家庭建设提质扩面等一批“新城建”相关任务;推动“十四五”规划顺利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划。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打造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认真做好巡视审计整改。
天津市:
记者从天津市日前召开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24年,天津市新建商品房销售、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完成1183万平方米、1262亿元,增速均好于全国13个百分点以上,省级排名第三。建筑业产值完成5371亿元,同比增长5.3%。住建领域固投占到全市固投41%,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
2025年,全市住建系统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聚焦一个专项行动,即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按期实现地铁工程退围还路,全面推动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提质升标等工作,扎实推进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
紧盯三个领域改革。在住房和房地产领域,编制完成住房发展规划,深化房地产管理机制改革,开展“好房子”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积极推进住房保障体系改革,逐步建立房屋安全三项制度。在城乡建设领域,推进城市更新创新实践,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推动数字住建迭代升级,探索便民、便企的数字服务与应用。在建筑业领域,支持建筑企业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升级,持续完善京津冀住建标准共建互认机制,培育绿色建筑新的增长点。
突出“五个下功夫”。在稳住楼市上下功夫,稳定市场信心。在实施城市更新上下功夫,按照城市更新“八大领域”,提前谋划项目。在保障民生上下功夫,科学增加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供给,推动地铁4、7、Z4号线部分区间建成通车。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下功夫,加强风险源头排查防控。在提升治理能力上下功夫,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提高行业监管水平。
强化“一个保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以实际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住房城乡建设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到位,努力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