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记忆

黄龙溪古镇一瞥

发布时间:2025-01-29 12:04 来源:本站原创

核心摘要:立冬日的傍晚,在青城山“偷渡”已累得心慌体乏,为了寻找自带天然温泉的酒店歇息解乏,我们驾车不惜走省道,不惧瞎摸索,阴差阳错地开到了成都双流境内的黄龙溪古镇。

 

黄龙溪古镇一瞥

李未

 

黄龙溪古镇

 

立冬日的傍晚,在青城山“偷渡”已累得心慌体乏,为了寻找自带天然温泉的酒店歇息解乏,我们驾车不惜走省道,不惧瞎摸索,阴差阳错地开到了成都双流境内的黄龙溪古镇。

 

黄龙溪东寨门

 

黄龙溪,古称赤水,历史悠久,千年不衰,素有“千古一溪”之美誉。黄龙溪古镇,从古蜀国的军事重镇,到唐宋成都府的水码头重镇,再到清代湖广移四川的水运码头,至民国达到川江河运的鼎盛时期,现代又成为年客流量奔千万的文化旅游休闲圣地……二千多年来,黄龙溪古镇从舟楫如梭到游客如云,商贾云集,繁盛兴旺,经久不息。

 

我们下榻的温泉酒店毗邻黄龙溪古镇的核心区,徒步进古镇也不过五分钟的路程。来都来了,近水楼台,去瞧瞧吧!

 

巳时‌,当我们步入古镇,只见店铺刚开门,街上人头稀,喧嚣一日、沉寂一时后的古镇仍在苏醒中,弥漫着悠闲的情愫。驻足在古镇的石拱桥上,举目四望,定神一瞥,眼前的画面充满了成都地域特色的慢节奏和川味悠闲独有的氛围。

 

本来,我们压根没想在这座偶遇的古镇多逛,只想找找她过往的影子,看看她如今的模样……可这一瞥,竟然又觉得没那么简单,“千年一溪”的这种悠闲,似乎还必须去感受一番。因为,这种悠闲,显然不是简单的安逸,而是古镇独有的韵味。

 

既然只是一瞥,也就没必要正儿八经地把古镇的“一湖两河三寺七街九巷”转个够,看个遍了,于是,我们以“清时广肆”楼为原点,开始随心所欲,漫无目的地沿着穿镇而过的黄龙溪转悠。

 

清时广肆楼

 

黄龙溪地处鹿溪河与锦江交汇处,这给古镇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或许与地形和季节有关,流经古镇中心区域的溪水有明有暗,有大有小,明的、大的成湖,清澈见底;暗的、小的成渠,蜿蜒曲折,但街巷里的石板路上无不是湿漉漉的,始终有水渠相伴,而与水相伴的还有商铺和民居,街头悠闲的游客和店里忙碌的伙计,湖面移动的游船和渠中流动的溪水,相映成趣,形成了动静交错、快慢交织的立体景观,古镇这种特有的韵味无处不在流淌,无时不在演绎……

 

风雨桥一瞥

 

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环境中闲逛,怎么会不感到闲适?我们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兴致,居然会像妙龄少年那样去玩射击“实弹打球”,像高龄老人那样去坐竹椅“摆龙门阵”,像无事闲人那样去掏耳朵“享受清爽”……既巴适又安逸!如果不是行程安排所限,我们完全可能再去坐游船“放松身心”,寻找历史的踪迹,感受古镇的繁华。

 

在黄龙溪古镇只想随便一瞥,因而没像往常那样挑几个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参观,就连黄龙溪古镇最知名的三县衙门、古龙寺等也没去光顾,只是边转边瞧,品味古镇临街的建筑风格,当然这也是我的最爱,但收获却是满满的。

 

明清建筑

 

眼前的古镇,街巷布局宛如九宫格,蜿蜒的石板路纵横交错,串联着鳞次栉比的建筑群。建筑多为二层楼宇,建筑外观具有鲜明的川西民居风格,穿斗式构架,干栏式建筑,青瓦白墙,灰砖木柱,雅致的马头墙,别致的飞檐翘角,精致的门窗雕花,“龙门子”特有的立柱龟座,这些地道的文化元素,显得古朴典雅,体现了川西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融合了川南和客家民居的特色风格。‌

 

我们如此绕街巷、环湖水,从东寨门到西寨门转悠了一大圈,近观明清建筑,远看风雨桥,细品马头墙,略赏大出檐,东寨门的水码头,西寨门的楹门楼,龙潭广场的水景,“龙颈飞瀑”的气势,让我们对古镇悠闲的印象更深了,感觉更浓了。

 

水码头

 

而最令人难忘的是,在古镇转悠中,还发现了“老故事”,瞥见了“新奇事”。

 

“老故事”是在无意中发现的,古镇街巷里、广场上总有卖“鲜花环”的孃孃,而且还颇有市场,不少游客买来戴在头上,几乎成了古镇一条流动的风景线。原来,这里面真有“老故事”,相传黄龙溪“鲜花环”距今已有六百年,原多用作妇人首饰,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镇上一位花甲妇人魏华如,以花环之优雅享受生活,通过自己的双手让大自然之美盛开在行人头上,散落在古镇的每条街巷,而今“鲜花环”已经成为游客感受这座千年古镇文化的首选。

 

“新奇事”是在有意中瞥见的,古镇街巷中有好几家“黄龙溪一根面”店铺,而且还有一家注册商标的具名总店,这无疑是古镇的原创美食,出于好奇我们来到总店,不由分说,一人来一碗,要与咱荆州闻名遐迩的“大连面”一比高低。只见开敞式的操作间里,一位年轻的师傅正在制作中,整个制作过程在大锅边进行,一坨面被师傅舞成了一根长长的面线,动作娴熟,气势恢宏,犹如在空中写草书龙飞凤舞,恰似在地上跳芭蕾优美潇洒,最后一根面落在滚烫的锅中,不一会儿这一根面便盘踞碗中,配上面汤和佐料端到了我们面前,香喷喷的,大家一致认为这“一根面”有嚼劲,有回味,要得!……其实,“一根面”又名“长久面”,不是啥“新奇事”,早在宋元明清时期就是黄龙溪著名的面类美食,逢年过节或办喜事时,黄龙溪人都会用麦心粉做“一根面”,而且几乎家家都会做,后被手艺人传承,被普通人流传,并不稀奇。不过,像我们这种来黄龙溪的游客,如果没吃上一碗“一根面”,绝对要遗憾终身……

 

“一根面”总店

 

无论是“鲜花环”,还是“一根面”,都是黄龙溪古镇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古镇悠闲的特色增添了色彩,值得一瞥。

 

按照出行旅游的惯例,当我提笔留痕时,不得不感叹,漫步“千年一溪”的黄龙溪古镇,不过是东张西望,轻轻地一瞥,便感受了一把古镇的韵味,享受了一次水乡的柔情,安逸得很!

17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