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当前位置: 首页 » 红点视频 » 创意短片 » 从纸媒转型出品微电影,一部《回家》背后的用心
视频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从纸媒转型出品微电影,一部《回家》背后的用心

上传日期:2019-02-02  播放次数:5319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肖岭峰 张代雄)近日,一部由《中华建设》杂志社联合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出品,红点视频工作室联合泽亚云星文化传媒制作的公益微电影《回家》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许多人在转发时纷纷用“暖心”、“催泪”、“感动”等词汇予以肯定,喜迎网络10万+点击率。
 

图片1


电影剧本源于真实采访的多份样本,故事所设置的时代背景,聚焦于上世纪80年代和当下。这部微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年轻人,由于与父亲之间“看不见、说不清、道不明的隔阂”,导致春节时犹豫是否回家团聚的故事。
 


创作者意图通过父子之间的小故事,讲述“家文化”与“孝文化”,召唤那些因各种原因不愿回家,或者难以回家的游子,让他们常回家看看,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由于此片“父与子”的人物角色,源于奋战于国家工程建设的“建筑人”的缩影,许多真实往事浓缩的展现,更让数十年来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广大建设者们回忆起这些年“舍小家为国家”的峥嵘岁月。《中华建设》杂志社社长柯善北表示,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行业媒体,我们更想通过此片致敬数十年来奋战于工程建设,推动国家建设从零到有蜕变的建筑人。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家亮,从小看着父亲挥斥方遒,意气风发,和无数其他小孩一样,家亮对父亲怀着无限的憧憬,身为儿子期待父亲的宠爱,但每一次鼓足勇气的接近,却总因父亲的忙碌与疏忽换回了失望。作为项目骨干的父亲忙于工程建设常常驻外,平日里聚少离多。儿时的回忆中,不动声色的父爱似乎都被别离与失落掩盖到看不见。
 

 


一个和从不示爱的父亲呆在一起的儿子,也同样不懂该如何对父亲表达爱。各种说不上矛盾的小纠结,积攒多了就成了解不开的结。一年又一年,父亲和儿子渐行渐远,隔阂也越来越深。当新年钟声敲响,当同事开开心心的回家回家过年,当看到城市间的万家灯火,当主人公看到在表妹发来的照片,看着突然间就老去了的父亲,弯身坐在自己儿时常坐的小板凳上的背影时,回家的念头再也止不住……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老人,一直是一份沉甸甸的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他曾多次就“尊老”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为新时代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让老年人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大家的共同愿望,真正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努力。红点视频工作室负责人王晶介绍说,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80后、90后,深入提倡孝道,践行孝道,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于“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相关方针政策,是他们不容推却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因此,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来临前夕,这批年轻人以孝爱文化为出发点,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方向,在不到二十天时间里,拼尽全力完成了这部剧情时间跨度长达20年的公益微电影。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在,不远行,行必有归。像主人公家亮一样,因为和家人之间有矛盾而过年不回家的不在少数。或因为儿时父母对自己的不够关心,或因为年少时和父母的矛盾,或又因为成人后与父母在各方面观念有冲突。
 

 


孩子或许很难懂得大人世界的艰辛和不易,看到的永远只有自己,在乎的永远是自己的感受。父母盼着子女能在过年过节回家时,将攒了一年的心里话好好诉说,在子女眼里,那些话语,却只是老生常谈的烦人唠叨。父母对工作的关心,在子女听来,可能就成了父母觉得自己不够上进;父母对子女成家的期盼,就成了父母对私生活的干涉……而殊不知,习惯报喜不报忧、不愿意让子女担心的空巢老人,即使生活得不如意,也不愿意打扰“通讯录里的孩子”。
 

 


心结易结不易解,《回家》带有温暖的色调,它不仅是对父母的安慰,更是优良传统的传承。该片的主创团队始终坚信,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微电影形式,或许更能将“养老更敬老”的教育循序渐进的推入人心,并且更易被社会大众所接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愿更多的人,能常常回家。

 

 

 

 


 
[ 红点视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分享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打赏
 
推荐红点视频
点播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