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快绿色发展,促进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同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健全生态文明体制,以更加有效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新时代,如何健全生态文明体制,守护绿水青山、共享生态文明成果?代表、委员们在全国两会期间积极建言献策。
树立大环保理念全员参与环保
“环保是一项社会共治的工作,从节水节电到绿色出行、光盘行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在影响生态。”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环保厅厅长徐恒秋表示,搞好生态保护,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只有全社会树立“大环保”理念,才能守护好绿山青山。
抓环保不是环保一个部门的事。徐恒秋表示,“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例,仅靠一家去管,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涉及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运输结构等问题,涉及多个职能部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何一心建议,保护生态环境,守护绿水青山,可以从四方面着手:一是落实责任,建立生态信息数据库,并公开监测数据。由政府牵头组织有关部门,摸底包括森林、河流、湿地、生态林植被等各方面底细,建立生态资产状况的基础数据,制定生态修复和保护总体规划。二是资金保障,设立专项资金统筹。三是全员参与,合力保护生态。四是严厉打击,对于一切损害生态,破坏自然,造成资源浪费和流失的行为,应加大打击处罚力度。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水环境治理需要探索建立跨省生态补偿机制。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建议,建立跨省的水环境补偿机制,以长江为例,对长江流经省份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监测数据共享、重大项目会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推动形成“谁改善谁受益,谁污染谁赔偿”的良好氛围。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牛立文说,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可以体现和凸显自然资源的价值,有效激励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行为。
“做好生态补偿工作,要加强宣传、完善法律、优化体制。”牛立文建议,要加快生态补偿立法,使得生态补偿工作有法可依,以法治思维妥善解决生态保护利益均衡问题;加快依法成立政府主导的生态补偿领导组织,避免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共同推进生态补偿制度建设。
“按照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的要求,科学制定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的权利义务。”牛立文建议,加快整合国家各类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大幅提高生态补偿标准,让生态功能区干部群众感到“保护生态不吃亏”。在国家补偿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地方生态补偿制度,并实行以政府主导公共财政投入补偿为主、社会各方为辅的补偿原则,逐步推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利益共享的生态补偿新机制。
推进环境信息公开支持公众监督
深圳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的发起人之一,全国政协委员、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表示,环境信息公开,将企业排污行为置于“阳光”之下,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督促企业守法,是保护环境最好的手段之一。
万捷提议,环保部督促各级环保部门积极落实《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规定(试行)》要求的名录筛选原则、筛选条件,制定本地区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并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的要求,及时公开名录信息;督促落实统一平台早日建成投入使用,在统一平台及地区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平台未建成前,鼓励各省区已搭成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公开平台”公开环境信息,为社会监督创造条件。
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创新
建立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探索。全国人大代表余红胜提出,建议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大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指导和支持力度。一是建议针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试点等一些改革难度大的重点改革试验任务,从国家层面加强指导,确保按国家顶层设计和总体要求推进改革。二是加大对试验区建设的正向激励力度,在增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大生态保护补偿力度和涉及能源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重大项目布局、资金安排、扶持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试验区不断提升环境质量、不断改革创新。三是引导和推动一批中央企业在试验区布局一批节能环保、数字经济等领域的重大项目,推动试验区加快绿色发展,促进试验区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同步。
(原标题:深圳环境“高颜值”更显经济发展“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