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中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开始申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超过20个省市发布了推进海绵城市的相关规划,并启动超过数千个项目,这表明海绵城市建设正成为一股热潮。热潮背后,同样需要冷静思考:目前建设中究竟有哪些问题?
来听听海绵城市建设领域专家韩丽莉(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种植屋面技术分会秘书长、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的观点:
前期调研很重要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前期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在真正建设之前,应该先对当地的环境、人文、地貌、气候、历史等进行深入考察,不能所有的建设都按照一个模式走。如果做不到因地制宜,最后很难成功不说,或许还会造成负面影响。
建设海绵城市不能盲从,它不是简单挖几个深坑、做几个蓄水措施、建几个雨水花园就可以了,它需要调动全社会的资源,更需要将资源与工程、技术结合起来。
我个人很赞成建设海绵城市,因为它为很多行业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真正深入认识“海绵城市”,在前期工作中进行调研和论证,做到科学有效、循序渐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城市确实存在没有做好前期工作、冒进的情况。
四大问题别回避
虽然2014年出台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帮助海绵城市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海绵城市对大家来说还是个新事物,我们没有足够丰富的经验和实践积累;此外,中国幅员辽阔,16个试点城市中,重庆是山地,陕西咸阳西咸新区属西北地区,厦门是沿海……每个城市的降雨量、气候条件、水文地理等都不同,《指南》只能提纲挈领,我们需要一步步摸索。
其次,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湿地、湖泊等是关于低影响开发的几个方面,由于各个城市开发侧重点不同,职能、属性、归谁管等也不同,具体施行时如何侧重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或者说法。
再次,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逐步进行。在城市环境中,第一个接受降雨的是屋顶,所以应该先从屋顶出发,科学、合理地依照正确顺序建设。但现在,大家往往直接忽略掉屋顶,讨论的都是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完全没有想到降雨的一部分水先被屋顶截留,没有意识到屋顶绿化的重要性。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各部门缺乏联动机制是关键。要建立海绵城市,应该有一个专门的牵头部门,或者建立一个统筹机构,将各个部门联动起来。如果两个部门平级,都从各自的利益考虑,势必意见不同,一个部门很难要求另一个部门配合自己的需要,自然很难联动起来。
小处做起齐参与
海绵城市建设在国外有些地方已经比较成熟。比如,德国得益于发达的地下管网系统、先进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和规划合理的城市绿地建设;瑞士雨水比较干净,直接可以将其储存起来送往房屋各处……
有一些理念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理念上,应该提高城市居民的海绵城市意识。海绵城市建设应该是全社会每个公民的职责,不只是水务局或园林局的事儿,需要全民参与。在做法上,可以从小处做起,发挥自己所能。比如,以小区为单位将雨水收集起来,家庭也可以收集如空调水等一切家庭用水,这些都能作为灌溉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