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建设“海绵城市”须规划先行

2016-04-18 08:48:00来源:深圳商报   
核心摘要:4月16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海绵城市国际论坛在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中国的城市普遍存在水资源短缺、水质弱化、城市洪涝灾害等现象,打造海绵城市也尤为迫切。
  4月16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海绵城市国际论坛在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中国的城市普遍存在水资源短缺、水质弱化、城市洪涝灾害等现象,打造海绵城市也尤为迫切。“海绵城市”被正式纳入了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海绵城市”建设也登上了今年的两会热点,受到各方关注,国内各地正掀起建设热潮。

  中国经历了粗放式的快速发展阶段,由于城市规划滞后城市发展,使得不少城市逢雨必涝。在此次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直击目前地下管网建设远远滞后城市需求的现状,呼吁未来建设海绵城市必须规划先行,多部门多渠道的协作共谋,实现数据共通方能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

  内涝影响我国超1亿人口

  近年来北京、深圳、武汉、杭州等多个城市内涝问题频发,包括地下水枯竭,以及环境、水污染的问题,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振强给出这样一组数字:目前全国31个省市基本上都存在城市内涝问题,影响的人口超过1亿。因城市内涝GDP损失达到3000多亿。

  因此,他强调推进海绵城市战略是对我们新兴城市化的回应,当下十分必要。深圳市政协副主席黎军表示,海绵城市也是建设智慧城市一个重要的分支,大力建设海绵城市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多发的城市水系建设的突出问题,在给城市带来综合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时,还有利于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党委副书记张剑波表示,城市“海绵”能力越来越差,和破换生态环境有关。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我们的城市建设也存在问题,城市基础建设不足,“特别是我们排涝的建设标准,还是属于比较低的设计标准,不能满足现代的排涝需求”。

  从生态环境角度来看,水循环受到了人为的破坏,比如城市化过程当中路面的硬化破坏了自然循环,渗透能力越来越差,是造成现在内涝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北京建工环境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文指出,目前我国城市排水设计仍有待提高,“很多地方是一到两年就完成建设,商业区只要两三年”,由于对排水没有细致科学规划,使得逢雨就涝,“而西方城市商业区可以建设五到十年,有小暴雨和大暴雨系统的区别”。

  建海绵城市缓解旱涝

  被认为有数万亿投资空间的海绵城市第二批试点的申报工作正在进行,超过20个省市发布推进海绵城市的相关规划,并启动超过数千个项目。国家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大大鼓励了各地建设海绵城市的热情。

  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有几十年的实践经验,面对当下中国城镇化加速,部分地区快速发展的态势,中国应该如何建设海绵城市缓解“有水就涝,没水就旱”的状况呢?

  美国德州梨城市议员、高级环境技术专家Gary Moore指出,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不同政府部门要积极参与协同合作。他举例,尽管东南亚地区有成千上万的水坝,但2013年东南亚干旱问题仍然非常严重,所以建设海绵城市需要集多方智慧,“最好的经验就是让更多机构参与进来协同合作,不管是工程部门还是规划部门,能够一起就一个项目进行参与式的讨论和开发”。

  张文表示,海绵城市建设从规划、设计、施工到验收,需要多个环节环环相扣。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领域处于起步阶段,其建设涉及到很多资料,包括土壤、地下水、管网、城市规划、植被等等,第三方公司在操作中很难获得,“所以未来数据共享和合作是我们做海绵城市的一个前提”。
(责任编辑:)
下一篇:

巅峰对决,强者较量!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专业人员技能竞赛决赛在汉举行

上一篇:

王家卓:海绵城市与黑臭水体市场机会在哪里?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