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武汉投入百亿建“海绵城市”想干什么

2015-08-11 08:38:00来源:荆楚网   
核心摘要:武汉市将投资134亿元打造四新和青山两大海绵城市示范区,两大示范区的面积合计约为38.5平方公里,惠及的人口将达48万。
  昨日,记者获悉,武汉市将投资134亿元打造四新和青山两大海绵城市示范区,两大示范区的面积合计约为38.5平方公里,惠及的人口将达48万。

  建绿色屋顶、渗透池、人工湿地

  今年3月,武汉市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中的一员,也是唯一特大型城市。海绵体不仅包括沟渠河湖等,也包括下沉绿地、绿色屋顶、人工湿地、渗透池(塘)、蓄水模块、透水路面结构、透水沥青路面结构等海绵设施。

  目前,武汉在青山、汉阳四新进行海绵城市示范建设,然后再进行试点,最后全市推广。青山示范区为旧城改造示范区,包括和平公园、青山公园、武汉站三大示范中心和两河生态水域示范带等。四新示范区为新区,包括方岛、国博两大示范中心和四新大道、江城大道等示范轴。

  东京降雨超武汉很少“看海”

  昨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来汉开讲。王浩院士称,由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不透水的地面大面积增加。统计的360个城市中,213个城市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内涝灾害,建立海绵城市很有必要。

  武汉年均降雨量大约在1300毫米,日本东京年均降雨量大约在1700毫米,年均遭遇五六次台风,为何东京却很少“看海”呢?王浩院士介绍,这是因为东京城市泄洪系统和雨水地下储存系统较为完善,其中地下水库容积达到43万立方米,暴雨时收集雨水,洪峰过后再抽排到城外的江户川边。王浩表示,武汉位于长江、汉江交会处,下暴雨时往往是汛期,城内雨水不能自然排到江中,这导致市内抽排压力大,较为容易出现内涝的情况。

  专家呼吁建地下大型蓄水池

  王浩建议武汉可修建地下深隧。所谓地下深隧储水系统,是指在地下45米处建设容量为数十万甚至超过百万立方米的大型蓄水池、排水设施。发生大暴雨时,可将降水先储存在地下,排水高峰期过后再用泵机将水抽出,经处理后排放到江河湖泊。

  记者了解到,武汉市确实有意修建地下深隧,目前尚处论证、研究阶段。

  武汉投入百亿建“海绵城市”想干什么

  主要防内涝,2017年可抵挡10年一遇渍水,到2025年50年一遇暴雨也不怕

  另据《武汉晨报》讯 昨天,记者从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培训会上获悉,为解决我市城区排水不畅带来的渍水和内涝,我市正在建设透水、蓄水、排水功能完善的“海绵城市”。2025年,内涝防治标准达到50年一遇。2030年,城市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

  我市目前面临着水污染严重、内涝灾害突出、供排水矛盾严峻等问题,目前中心城区40个湖泊达标仅为37.5%;全市排水设施仅能抵挡一年一遇的内涝,现有外江抽排泵站能力不足规划需求的一半,排水干管渠缺口达1870公里。

  昨天,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为武汉水问题“把脉”。他说,武汉仅靠传统方式很难解决现实问题,应该运用“海绵城市”理念解决渍水问题,其核心思想是“一片天对一片地”,让城市在暴雨里具有良好“弹性”。也就是将城市分成若干小区和单元,雨水就地渗排消化,“一片天”下来的雨水,就在相对应的“一片地”上实施立体排水系统,实现立体多层次多功能分流分滞。

  市水务局副局长张斐说,未来三年,我市将投入102亿元用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先期安排青山区选取23平方公里作为旧城改造试点区,打造“山水园林湖”的生命共同体;汉阳四新选取15平方公里作为新区建设示范区,依托现状水系构建排水、慢行交通、生态景观有机融合的多功能海绵体。

  按照总体思路,2017年(主汛期前)我市内涝标准要达到10年一遇;2025年由10年一遇到50年一遇;第三步:2030年,初步建成海绵城市,城市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

  建设海绵城市留住雨水

  30米以下平屋顶可实施绿化

  另据《长江日报》 昨日,长江日报记者在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培训会上获悉,我市未来新建建筑和小区时,不超过30米的平屋顶宜采取屋顶绿化,改造建筑和小区可根据建筑条件考虑采用屋顶绿化。

  由市水务局、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园林和林业局联合发布的《武汉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首次明确了上述原则。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提倡在屋顶进行绿化,首要目的还是为了蓄水,在实现这一目的的同时,实现改善建筑与小区景观的目标。

  该《导则》要求,在屋顶绿化,不宜选择根系穿刺性强的植物种类,不宜选择速生乔木和灌木植物。屋顶绿化内的乔木应根据建筑荷载,适当选用,应栽植于建筑柱体处,土壤深度不够可选用箱栽乔木。在绿化的同时,屋面还宜设置雨水收集系统,水管、电缆线等设施应铺设于防水层上,屋面周边应有安全防护设施,灌溉宜使用滴管、喷灌和渗灌设施。

  上述四部门表示,在建筑与小区内采用海绵性工程措施,必须顾及公共安全,如有假借海绵性工程,在屋顶进行违章建设,将交由相关主管部门进行依法查处。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对这一措施表示了高度认可。他说,海绵城市核心思想是“一片天对一片地”,将城市分成若干小区和单元,进行水的就地渗排消化。提倡在屋顶绿化,同时就地收集雨水,就可以将同一片“天”和“地”对应起来,实现了立体多层次多功能分流分滞。

  《武汉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通过对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和城市水系的详细规划与设计,结合我市江河湖泊水系纵横的自然禀赋和特色,《导则》充分体现了“渗、滞、蓄、净、用、排”理念。

  道路修斜坡、地面可渗水将成“硬杠杠”

  武汉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法典”

  另据《武汉晚报》 昨天,武汉市水务局、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园林和林业局联合发布我市首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按照这部“法典”要求,以后武汉城市建设中地面必须能渗水、路面必须有坡度等要求将成为“硬杠杠”。

  目前,武汉市已确定了青山示范区和汉阳四新示范区两块海绵城市“试验田”。在这两块区域内,内涝防治标准将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达到一百年一遇。为实现这一目标,城市建设中将着力让硬邦邦的地面像海绵般轻松吸水、渗水。

  在《武汉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中可以看到,从城市道路、绿地、房屋等多方面都有强调渗水、蓄水的规定。例如:新建建筑与小区、绿地及广场项目,硬化的地面中必须保证不低于50%的可渗透地面。改建建筑与小区、绿地及广场项目,硬化地面汇总保证不低于35%的可渗透地面。各类绿化用地中,应保证不低于25%的下沉式绿地,以便蓄水、渗水。海绵城市的道路也修得更有特色。按照要求,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将有相当路宽2%的坡度,机动车道则会有1.5%的倾斜。道路地势低的一侧设置有绿地、溢流井、排水管等设备,让道路快速导流不易积水。此外,海绵城市建设还对屋顶绿化、房屋集水设计等方面做出详细要求。
(责任编辑:)
下一篇:

巅峰对决,强者较量!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专业人员技能竞赛决赛在汉举行

上一篇:

告别“城中看海”,共建“海绵城市”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