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杜佳晨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上提出,我国将进一步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推动传统村落纳入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组织开展中国传统村落调查评估,完善法规政策标准,进一步强化制度保障。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村落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人文精神和艺术传统。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共有8155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并实施了挂牌保护,16个省份将5028个村落列入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保护55.6万栋传统建筑,传承发展5965项省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价值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
全国范围,各地正积极探索适合自身情况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模式——
有的地区为官庄村制发的《司法保护令》,以司法之力为古村落披上“护甲”;有的地区则立足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建设,进一步促进县域传统村落协同互动、优势互补,带动整体发展,让承载乡愁记忆,充满时代活力的传统村落彰显新时代鱼米之乡的独特魅力。
云南省玉溪市的冲麦古村落拥有600年的历史,始建于明代,于2015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古村落,近年来通过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这个沉睡已久的古村落重焕生机。
江苏省东台市则以规划引领,形成“一带串联、两区集聚、多点联动”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格局。实现特色集聚、错位发展;昆山市将搭建高水平设计平台,发挥院士领衔作用,聘请一批国内知名乡村规划设计大师,探索发展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的创新路径,并积极吸引各方力量参与传统村落活化利用。
村落作为生产生活单位,在维系和巩固国家的稳定、繁荣与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并随着中华文明的延续而继续旺盛地生长。 传统村落“自生自长”的生命力需要得到呵护与滋养,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传统村落新的时代内涵。
近年来,国家层面对村内极富文化气息的古道、古民居等进行保护性修缮,在留住“文脉”的基础上推动传统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进一步改善古村落基础设施,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 通过保护和修缮,赋予古村落新的生命,实现了百年古村落的美丽“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