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林萧)传统的垃圾中转站异味重、噪音大,对附近居民影响大。为解决这一问题,重庆市沙坪坝区对全区的垃圾中转站进行提档升级,让垃圾中转站蝶变成为“城市驿站”,改善环境的同时收获点赞,成为城市一大亮点。
13个生活垃圾转运站“变身”!
今年,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被列为2024年甘肃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工作地区之一。作为此次示范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近期,城关区13个生活垃圾转运站改造升级工程全部完工,着重对站点外观、地面、防水、除臭等设施设备进行了改造和添置。
“转运站内以前垃圾污水横流,因为车辆重量原因,出水口比工作台高,污水流不出去,我们要用大扫把、铁锹等工具把污水弄出去,忙起来的时候清扫不及时,直接影响垃圾转运效率。现在重新做了地坪,污水能顺着流下去,环境好了,人力也节省了。”城关区环卫工作中心生活垃圾收运队网格管理一站副站长秦淑贵说。
在禄家巷垃圾转运站,记者看到改造一新的站点宽敞明亮,外观设置和五泉老街的门牌风格统一,内部空间也新增了墙围、除臭喷淋、分类垃圾桶等设施设备。“以前这个转运站的墙体特别难清洗,我们用高压水枪冲完还得使劲擦洗。现在用了防腐蚀、耐损耗的材料,还做了墙围,清洗方便又美观。”站内工作人员说。
自改造项目确定以来,城关区市容环境卫生工作中心反复与转运站一线工作人员沟通,了解转运站实际问题,并积极参考借鉴其他城市在垃圾压缩、除臭除异味等方面的技术工艺,与建设单位沟通,不断调整改造方案。“这是转运站内新装的智能化喷淋除臭系统,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它会自动开启高压喷嘴,将除臭剂和消毒剂均匀喷洒到压缩机、转运车等核心位置,快速消除异味,降低转运站异味扰民、渗滤液泄漏污染周边环境等问题。”城关区市容环境卫生工作中心生活垃圾收运队业务股股长刘晓说。
“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后,一方面,我们可以在转运站内对垃圾进行初步分类,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为后续的分类运输和处理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我们将在各转运站放置‘两网融合’设备,进一步筛选一些有回收价值的物品,如纸张、塑料、金属等,有效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兰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垃圾分类科工作人员邱子恒说。
垃圾中转站披上“新时装”
秋风送爽,行走在沙坪坝区站西路固废物资转运站外,几乎闻不到垃圾散发的臭味。“变化太大了,以前都是捂着鼻子赶紧走。”家住附近小区的居民李女士说道,站西路周边有公园、有学校,现在散步不再闻臭味了。
“重点改造站西路固废物资转运站臭气处理,采用先进的臭气处理工艺,通过增设负压抽风、离子除臭、超声波雾化等设备,将原有组织排放臭气浓度(无量纲)320降低至75,远低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有效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沙坪坝区城市管理局环卫科科长李州扬介绍到,该转运站占地约1600平方米,收运的几乎是沙坪坝区核心区内的生活垃圾,设计日转运能力200吨,实际日转运量约190吨,在改造的同时,还以重庆市传统建筑屋顶为立面造型基础,并提取重庆历史建筑样式中的青砖质地和石材肌理,形成垃圾转运站独特风格,更好地构筑好生活化环卫配套设施,美化社区环境。
离站西路不远的烈士墓公交站旁,一栋两层楼高的“劳动者港湾”成为户外工作者和附近居民临时的落脚处,桌椅整洁,空调、冰箱、微波炉等样样齐全。
“其实这里以前也是垃圾收集站。”李州扬介绍说,该站距离居民区更近,垃圾暂存时产生的异味让市民难以接受,通过评估后,他们决定对该站点进行取消,同时改造提升站西路固废物资转运站的收运能力进行弥补。
在沙坪坝区,像这样垃圾收集站改为“劳动者港湾”“城市驿站”的一共还有3座,不仅没有了臭味,更为户外工作者和周边居民提供了便利,成为了“香饽饽”。
据了解,得益于重庆市财政局的专项资金支持和引领,近年来,重庆市财政局安排资金3000万元,专项用于中心城区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其中,沙坪坝区将专项资金600万元用到实处,累计完成了19座生活垃圾转运站点改造,同时,沙坪坝区多渠道筹措中央资金1000万元用于筹备第二批次垃圾转运站改造,更新转运模式,助力美丽重庆建设。
作为现代化城市的载体,市政基础设施不仅关乎城市形象,更直接影响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感。相继建成的一批批市政设施搭建起了城市文明的骨架,垃圾中转站就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全国各地垃圾中转站选址更加合理、设备更新换代、外观改造提升,垃圾清运方式也正在实现多样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每座城市不仅“面子”更加光鲜,“内心”更加舒畅,老百姓也会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