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阎秋) 日前,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培育和发展住建领域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提出,力争未来五年,住建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明显进展,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升;智能建造取得突破,重要新建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BIM建模率达到80%以上,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60%以上。
据了解,住建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和新动能,以实现住建行业的现代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湖北省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6个智能建造典型案例入选全国案例清单,19项经验入选发展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并在全国推广。此外,还发布了17项地方标准和13项团体标准,武汉市智能建造城市试点经验在全国交流并得到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充分肯定。
为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湖北住建领域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强调,住建行业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要坚持新发展理念,适应行业发展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的新要求,因地制宜探索住建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推进路径,着力在城市建设、建筑业、房地产业等方面,深化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推进全省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提出:力争未来五年,住建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明显进展,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升;智能建造取得突破,重要新建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BIM建模率达到80%以上,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60%以上。住房科技含量提升,住房供应链平台广泛应用,与数字家庭联动发展,建成一批高品质智慧小区。新城建工作取得突破,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市(州)全覆盖,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有较大提升。
《实施方案》要求实施“建设智慧城市,培育新城建领域新质生产力。推进智能建造,培育建筑业新质生产力。聚焦智慧生活,培育房地产业新质生产力”等三大重点任务。
在建设智慧城市,培育新城建领域新质生产力方面,要求,建立健全数字住建的应用、技术和数据等支撑体系,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公共数字底座。
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2024年底前,市州本级完成监管平台部署和燃气专项建设,2025年底前,市县完成供水、排水、桥梁、隧道等专项建设,进一步拓展其他业务应用场景,到2027年,累计安装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物联传感设备25万套,城市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体系。
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积极探索“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在智慧环卫、城市交通等领域的商业化应用场景,形成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商业模式。
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建立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等为一体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鼓励环卫、市政、园林与科技、文创、科普相结合的新业态,促进城市管理向公共服务载体转变。
在推进智能建造,培育建筑业新质生产力方面,要求,加快推进智能建造BIM云平台建设,推动BIM技术在规划设计、方案设计、结构体系设计与优化、构部件(节点)深化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全过程深化应用。
加快智能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研发,推进生产信息化管理,基于数据驱动生产,建立贯穿设计、采购、生产、仓储物流等全生产链条的智能工厂生产供应链管理系统。
全力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施工。鼓励支持企业研发应用智能施工装备,积极培育和发展智能建造“机器人”(装备)租赁市场。推进“BIM平台上的装配式+机器人”建造模式,大力发展BIM技术和装配式建筑。大力发展服务于智能建造的工程组织方式,推行工程全过程咨询、工程总承包和建筑师负责制。
大力培育智能建造产业生态。搭建“天地商金”四网协同、开放共享、高效联通的智能建造供应链平台。培育一批企业相对集中、特色优势明显、配套结构合理、集成效益突出的产业集群。
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开展绿色建材应用示范。搭建绿色建材供应链平台,构建绿色建材-绿色建筑-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全生命周期工作闭环。推动绿色建材应用要求贯穿规划、设计、图审、施工、验收、监管各阶段,积极融入智能建造供应链。2024年累计上线企业不少于800家,上线绿色建材产品不少于1000种。全省绿色建材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
在聚焦智慧生活,培育房地产业新质生产力方面,要求,积极探索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快全省住房供应链平台建设。2027年前推动至少1000家企业、1000个楼盘上链交易。
加强数据互通、平台对接,推进智慧小区试点项目建设,2024年底前评估发布不少于20个智慧小区试点项目,今后每年发布10个智慧小区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