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杜佳晨)在经济发展的宏大画卷中,房地产市场的健康运行不仅是城市繁荣的基石,也是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9月2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党组会议,强调要指导各地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动增量政策落地见效。要回应群众关切,支持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用好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调整住房限购政策。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相继出台一系列优化房地产市场政策措施,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也迎来重大调整,旨在激活市场活力、满足居民合理购房需求,同时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春风又绿江南岸——房地产发展现状与挑战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一线城市如深圳、上海等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人口持续涌入这些核心城市,推动了住房需求的不断增长。然而,在房价高企的同时,也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一方面,高昂的房价让许多普通家庭望而却步;另一方面,严格的限购限贷措施限制了部分居民的购房选择,导致市场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需求压抑现象。此外,开发商面临的资金链紧张问题,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行动。9月29日这场会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表示,要支持城市特别是重点一线城市充分利用好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地制宜地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以期达到稳定市场预期、激发市场活力的目标。这为地方层面实施更加灵活有效的管理提供了重要指导方针。
会议强调了,要对商品房建设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加大项目“白名单”贷款审批投放力度,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打好商品住房项目保交房攻坚战。
“严格的限购限贷,是针对楼市过热时期投资投机比例高所出台的以紧缩、需求端抑制为特征的政策,当下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已不再适用于当下市场,一些过严措施也应适时退出。”业内专家评价。
实际上,2023年7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定调,适应中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随后,北京落实中央精神,以小步、动态调整的方式,先后出台执行“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松绑通州双限、取消离婚家庭三年内不得购房限制、特定条件下上浮公积金贷款额度、支持公积金贷款购买已改造老旧小区、离婚一年内贷款人不再执行差别化信贷等措施,以畅通住房循环。
惠风和畅润万家——政策支持下的温暖举措
近期,深圳市率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其中包含了一系列旨在降低购房门槛、简化交易流程的具体措施。首套和二套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分别降至15%和20%,极大减轻了首次购房者及改善型需求者的财务负担。同时,针对多子女家庭特别制定了优惠政策,允许其在购买第二套房产时享受首套房贷款条件,彰显了政策的人文关怀。另外,深圳还取消了商品住房和商务公寓转让限制,并缩短了增值税征免年限至两年,进一步促进了二手房市场的流通性。
与此同时,上海市也推出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本市房地产市场政策措施的通知》。该通知不仅降低了非本地户籍人士在外环以外区域购房所需缴纳社保或个税的年限要求,还将持上海市居住证且积分达标者纳入享受本地居民同等购房待遇范围之内。更重要的是,上海宣布自2024年10月1日起实行更加优惠的房贷利率标准,即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15%,二套房降至25%。此外,增值税征免年限同样被缩短至两年,此举无疑有助于降低买卖双方的成本,增强市场信心。
为了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与健康发展,两市均加强了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监管力度。深圳市规定商品住房和商务公寓项目由企业自主确定销售价格并报市场监管部门备案;上海市则明确提出要“打好商品住房项目保交房攻坚战”,加大项目“白名单”贷款审批投放力度,满足房地产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这些举措旨在建立一个透明、规范、高效的市场环境,增强消费者信心,维护市场秩序。
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逐步落地实施,预计将会对两地乃至全国范围内房地产市场产生积极影响。首先,更低的首付比例以及更加宽松的贷款条件将有效缓解年轻人首次置业的压力,同时也为有改善型需求的家庭提供了更多机会。其次,通过简化手续、减少税费等手段,提高了交易效率,直接降低了消费者成本,有利于刺激消费需求增长。最后,适当放宽限购范围则是在确保公平公正原则下适度增加供应量,有助于平衡供需关系,防止房价过快上涨。
当然,任何改革过程都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在推动上述措施的过程中还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但无论如何,此次政策调整无疑为房地产行业的复苏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级政府共同努力下,未来中国楼市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繁荣稳定的新时代。
此次政策调整无疑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各级政府需继续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适时作出调整,以确保政策效果的最大化。同时,也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建筑业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住房品质和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住得更舒心、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