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托起幸福“夕阳红”
9月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兰州枣林西社区考察时,同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居民亲切交流。习近平强调,社区工作根本上是为了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关键是要搞好服务,特别是要抓好“一老一小”这两个重点。
城市治理一定要夯实社区这个基础,社区建设好了才能真正造福广大居民群众。枣林西社区面积0.5平方公里,辖区有14个居民小区,居民5631户11573人,其中“一老一小”人口占总人口34.51%。近年来,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服务群众精准化,建立“多网合一、一网统管”网格化服务体系,采取“线上+线下”的双服务模式,通过多元力量参与,让社区治理由“单兵作战”转为“协同善治”,以“小网格”赋能社区“大治理”。
近年来,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不断探索创新,积极提升“一老一小”服务的“硬举措”与“软实力”,让“一老一小”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服务,托起老年人幸福“夕阳红”,编织未成年人成长“新摇篮”,绘就美好生活“同心圆”。
通过落实老年人高龄津贴和养老服务机构扶持政策,今年1—4月,雁江区为辖区内8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514.14万余元,为60岁以上老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20余万份,为2767户特殊困难老人提供适老化改造,在城区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农村探索“互助式”养老模式,全区养老工作连续三年进入四川省第一方阵。
在江西省安义县东阳镇徐埠村聚焦“老小有依”“老小有养”“老小有乐”,不断夯基础、强保障、优服务,努力托起“一老一小”的幸福。
据了解,该村共有150名70岁以上的老人和87名儿童,其中不少为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为提升“一老一小”幸福指数,该村筹资320余万元,兴建集娱乐、养护、休闲于一体的“一老一小幸福家园”,不仅有篮球场、图书馆、阅览室等,还有“爱心食堂”,为7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提供普惠性助餐。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该村提供免费送餐上门服务,确保不落下一名老人。同时,该村还组建老年歌舞队,每逢重要节日,歌舞队载歌载舞,为全村村民送去喜庆和欢乐。
幼有所育,撑起成长“保护伞”
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西街社区,依托泾川县城市社区“红色托育站”综合服务空间,打造西街社区“家门口”课堂品牌,社区积极链接第三方资源,联合辖区爱心教师、退休老党员、大学生志愿者共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内容,根据小朋友们的年龄、学习阶段等特点合理设置课程,主要围绕阅读分享、红色教育、播音主持、手工制作、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等内容,以动静结合、劳逸结合等多种形式来充实辖区青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引导青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五颜六色的海洋球、小巧玲珑的滑滑梯……改造提升后的向日葵亲子小屋更增添了几分童趣,成为社区亲子家庭的教育园地和孩子们的“快乐星球”。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斜桥镇望河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的阵地资源,以“一米高度看社区”,将儿童友好的理念融入社区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在室内打造适合辖区儿童学习和游玩的空间,全力满足儿童服务和活动需求。
该社区以“尊重儿童感受、重视儿童参与、关注儿童成长”为出发点,运用“党建+服务”模式,链接学校、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打造“益”童成长计划项目,面向社区青少年儿童开展安全自护、心灵陪护、素质拓展等公益课堂,策划主题鲜明的亲子融合互动,组织形式多样的社区志愿服务、劳动教育等实践活动,促进青少年安全意识、心理健康、科学素养提升。
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清水街道罗兰社区围绕“一小”友好场景建设,积极推进儿童体验空间改造,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一小”专属阵地,开辟儿童书吧、科普之家、亲子互动等功能区块。加强家校社联动,聚焦红色教育、全民阅读、心理关爱、安全教育等重点内容,建立儿童关爱志愿服务体系,采取“志愿者+网格员”的模式,即由网格员征集“微心愿”,凝聚志愿者力量认领“微心愿”,开展了暑期研学、防溺水安全教育等形式多样的未成年人活动,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依托小区党员阵地广泛征集家长孩子的微心愿、微诉求,集中开设手工、演讲等微课堂,不定期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儿童社区生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老一小”系民心,一枝一叶总关情。各地要积极探索“一老一小”暖心服务新路径新举措,常态化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让老有所养、幼有所育,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守护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真正做到守护“朝阳”成长,关怀“夕阳”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