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监利市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公园+”和“+公园”为路径,推动“自然”、“人”与“城”和谐共进。一座座大中型公园、口袋公园、微绿地、小游园,在监利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群众“跨出家门口就进公园”的梦想正逐步成为现实。
监利市大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带来的变化,群众们看得见、更加感受得到。
解码品质生活
塑造宜居宜业新风貌
监利不大,但公园很多。其中沿江大道附近的外滩公园,是不少监利人对现代城市公园的初印象。而今随着公园改造提升的结束,这里被赋予了更多内涵。
走进长江外滩公园,绿色步道环绕,三三两两的人们悠闲散着步。沿着休闲步道一直走,不远处有车水马龙的喧嚣,可公园内却是难得的宁静。微风拂过,杨柳随风摆动,送来阵阵芳香。直到前方的体育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多达百平米的开阔地带,羽毛球场、篮球场、网球场一一映入眼帘,打造出一个偌大的运动空间,充分满足了周边社区居民休闲、健身、娱乐的需求。
到了夜晚,霓虹闪烁,花鼓戏剧、打铁花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节目争相上演。街道两旁,林荫树下,整齐划一的小吃摊位,升腾着“烟火气”。夜食、夜秀、夜色,点亮了夜间经济,成为了配套公园而创造出的消费场景。“下班之后,约上几位好友尝尝美食,逛逛公园,看看节目,聊聊天,很是惬意。”在附近居住的刘歆恬说道。
每一座公园都是写在城市里的诗,既可见山水,也能见人文。林长河湿地公园将玻璃栈道“串珠成链”,从水面穿插而过,环绕长江。绿地与商业、居所相接,创造出全新的市民生活、消费场景。
“突出公园的特色,不仅要考虑生态价值,更要把经济价值体现出来,实现生态资源的价值转换。”监利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人在景中、景在水中、人水相依。如今,不论是微风和煦的清晨,还是华灯璀璨的夜晚,在监利大大小小的公园里,居民都能走得进、坐得下,实打实感受绿意。
点亮边角空间
探寻“微空间”新注解
“进园出园都不用绕路了”“出门即见绿”“美景零距离”……在监利,通过“破墙透绿”等措施,打破了公园与城市的界线。让城市“生长”在公园中,让市民游客能够自由自在、随时随地享受生态绿色的普惠福祉。
走进团结游园,昔日的“乱草地”新建了文化墙、花台,变身成为居民扎堆乘凉的好去处;忆美游园将闲置空地改造为弧形的花坛,与街景融为一体,显得更有人情味;位于工业园路的沈柳带状游园则是将百米围墙拆除,在开敞空间内种满绿植,展现出小游园的美丽。
各处城市拐角纷纷“变身”,成为监利打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生动注脚。
“推窗见绿、出门见园,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绿色走廊,是修建这些公园的初衷。”监利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副局长张楚清说。监利市以“300 米见绿、500 米见园”为标准,通过拆墙透绿、见缝植绿、退线建绿等方式,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见缝插“绿”,特别是要求商居小区退让,红线沿街、沿城市道路建设游园广场。2023年完成27个口袋公园建设,实施绿化面积约 283.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2平方米。
如今,监利市越来越多的边角地、闲置地被打造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公园的补充,这些“见缝插绿”的袖珍游园,显著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
加强整治力度
城市品质能级再提升
精致城市离不开精致管理。监利市打好市容市貌整治组合拳,成立整改工作专班,建立日常监管机制,组织专业的清洁队伍,高位推行城区主次干道机械化联合作业,对城区主干道和刷黑路面采取“一拖一”模式进行清扫保洁。在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和城中村开展全面清扫,清理各类垃圾、杂物和杂草,设置足够的垃圾桶和垃圾收集点位,进一步加强清扫保洁的力度与强度,确保每一条街的巷干净整洁。
炎炎夏日,街边小吃陆续出摊,监利市城市管理执法局一方面加大流动商贩集中区域以及高发时段的巡查管控,合理设置季节性便民摊点,规范摊贩经营行为,坚持街面秩序管理常态化。另一方面,采取“垃圾不落地”专项整治行动。对商业街区、公园实施上门垃圾收集服务,取缔沿街垃圾桶,与商户协商确定垃圾收集的时间和地点后,安排专人专车、定时定点上门收集,并落实管护责任人,实行重点监督,全面保障市区干净整洁。
公园城中建,人在画中游。城市绿地,让百姓的生活更具诗情画意。如今,监利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有机融合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建设高标准生态绿地串联城市公园,科学布局可进入可参与的休闲游憩和绿色宽敞空间,这种还绿于民的城市理念,更好满足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大提高了“绿色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