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马金言)千百年来,“安居乐业”早已印在每个人心中,租房是“安居”手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实际上,租房并非近几十年的新事物,回顾繁盛的唐宋时期,租房现象可谓盛行。从古至今都是这样一个道理——让人才从“忧居”变成“优居”,安居方可乐业。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青年人涌入城市寻找发展机遇已成为常态。然而,高昂的生活成本尤其是住房成本,成为了他们融入城市的首要障碍。为解决这一难题,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旨在为青年人提供更加实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助力他们在城市中站稳脚跟,进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租房服务直通校园,构建无缝衔接桥梁
在浙江省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部门联合多所高校共同开展“租房直通车”活动,通过“宣讲会+咨询服务”的形式,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提供专业、精准、贴心的租房服务。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不仅详细介绍了住房保障政策,如应届大学生租房补贴、新就业大学生公租房申请等,还科普了如何选择规范运营的住房租赁企业和租赁房源,帮助毕业生规避租房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北京市也在积极探索“行业+高校”“毕业+生活”的租赁服务对接合作长效机制,通过前期调研了解毕业生的租房需求,并结合行业实际提供多元化租房服务优惠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线上平台集中展示房源和优惠措施,设立活动宣传、政策宣讲、监督投诉、法律咨询等多个专栏,以及组织中介协会带领企业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过渡性住宿保障,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
为鼓励更多高校大学生来厦就业创业,解决他们的过渡性居住需求,福建省厦门市出台了《关于为来厦求职和见习实习大学生提供免费住宿保障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可享受长达12个月的免费住宿。这一政策覆盖了毕业三年内的大学生,无论是否已经毕业,只要是非厦门户籍且在厦门没有就业或社保记录,均可以申请。
类似地,山东、江苏等地也推出了“青年优驿”“苏青驿站”等项目,为青年提供“限时免费”或“短期低价”的过渡住房及配套服务,有效解决了青年求职季过渡住房问题。
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启“拎包入住”新模式
近年来,北京市、青岛市等地通过推出保障性租赁住房,为新市民、青年人提供“拎包入住”的便利。北京市专门面向新毕业大学生推出保障性租赁住房青年公寓试点,今年计划筹集超过3000套房源,并陆续发布配租公告。这些房源大多位于产业和高校聚集区域,以60平方米以内的小户型为主,配备基本家具家电,配套设施齐全。
青岛市也实施了“保障性租赁住房+青年人才驿站”试点项目,通过整合成熟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阶段性免费居住和优惠租金政策,确保他们能够轻松入住。
免费住宿政策,助力求职过渡
为了帮助毕业生在稳定就业前解决过渡性居住需求,成都、苏州、银川等地推出了免费住宿政策。例如,成都市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27个青年人才驿站,为来成都应聘求职的青年大学生提供短期免费住宿;银川市则为有意来银就业创业的青年提供一年内免费入住2次的机会,单次不超过5天,累积不超过10天。
据了解,已有北京、合肥等多个城市陆续推出了保障性租赁住房配租、发放租房补贴等政策。给予租房补贴同样也是“大学生就业护航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毕业租房选我爱我家”活动也于日前启动,以租房津贴、租房礼包等多种形式为毕业生提供租房优惠,助力毕业生安居。
这些举措不仅减轻了青年人的经济负担,也为城市吸引了更多优秀人才。
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质量
解决青年人住房问题,让城市更有未来。
青年人在不同人生阶段对住房的需求各不相同,要解决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需错配问题,需要加强和创新城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体系,实施动态、精准的管理。
此外,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加强信息管理,以及采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创新业务模式,可以有效提升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应量和服务水平。
让青年人才“居者有其屋”是个不小的工程,最直观来说,就是需要大量的财政补贴。解决青年人住房问题要在发展的语境中解决,当然反过来说吸引年轻人扎根创业同样也是为了发展。
让“居者有其屋”是个正反馈的过程,城市越是繁荣蓬勃,人才越是有业可创,越能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