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为居民群众的服务做深做细做到位”“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加强老旧小区改造”。老房子加装电梯,低楼层住户反对、高楼层住户支持,如何让居民都满意;有限空间里,既要停车位,又要绿化,该怎样布局……将这些问题考虑得周到一些、琢磨得细致一点,功夫下到了,群众的感受就会大不相同。
“城市更新”在201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被提出,2021年首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文件,由此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7月1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数据称,去年至今全国已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超过6.6万个,完成投资2.6万亿元。
在广州,拥有89年历史的广州发电厂主厂区改造项目于8月8日正式开工。该项目占地面积14.9万平方米,计划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集产业载体、科技创新、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社区,总建筑面积将达到28万平方米。这一改造不仅是对旧建筑的再利用,更是对城市功能的一次重塑。
在北京西城,老旧小区“原拆原建”,居民告别“老破小”,住上户型合理、设施完善的新居。以桦皮厂胡同8号楼为例,这座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五层住宅楼在经历了彻底改造后,成为了北京西城首个原址重建的危改项目。如今,居民们已经住进了配备电梯和适老化设施的新居,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四川广安,海绵城市建设有效解决了老城区排水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提高了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居民的居住品质。而在河北石家庄,曾经的工业遗存老厂房被巧妙地改造成具有特色的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尽管各地已陆续出台了城市更新政策,但在国家层面尚缺乏统一的法律指导。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研究员冯奎指出,原有的规划、建设、管理制度体系对于城市更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冯奎举例,从土地利用到消防设施的标准,从“大拆大建”的做法到一家一户装移电梯的试验,城市更新正面临许多新问题。专家建议,应提炼总结城市更新中的关键程序和共性问题,编纂成专门的法律法规,以确保城市更新工作的顺利进行。
顶层设计需就位之外,缺乏资金是城市更新的另一掣肘之处。
长期以来,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占大头的民生工程上,财政总体发挥着支撑和兜底作用,项目推进效率高。为了支持城市更新示范工作,中央财政已明确表示将采取创新的方式给予资金支持。近期,石家庄、太原、沈阳、上海、南京等15个城市经过竞争性评审,获得了首批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专项贷款、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实现项目的顺利推进。
城市就像一个有机生命体,有着自己的发展周期。城市更新,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城市更新合理有序,就能保持自身结构、组织、功能的协调,维持足够的活力。
城市更新更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随着更多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城市空间将得到更加合理的优化配置,城市功能将进一步完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也将得到显著提升。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29年,城市更新投资规模将超过9万亿元。
城市更新不仅关乎城市的“面子”,更关乎百姓的“里子”。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更新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因人而变,方能更美。城市更新的目的,是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让生活更舒心、更安心、更幸福。推进城市更新,需要乘势而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