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城市AI+新质生产力,城市智能体升级“正当时”

2024-08-09 10:03:56来源:中华建设网   
核心摘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就是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以实现“以新提质”。智慧化发展,既是面向未来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举,也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为支撑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坚实基础。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马金言)“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

事实上,“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就是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以实现“以新提质”。在此过程中,城市作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综合载体,积极利用包括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持续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既是面向未来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举,也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为支撑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坚实基础。

新时期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形势和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多次对智慧城市发展做出重要指示。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区块链底层技术服务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探索在信息基础设施、智慧交通、能源电力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观看“数字杭州”建设情况,指出“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在城市规划和执行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

新时期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正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首先,从管理机制上看,从以往的多头管理逐渐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协同推进的新模式。2023年10月,国家数据局的成立标志着智慧城市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这一体制上的变革有助于形成全国统一、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确保国家的政策能够有效地落实到地方层面。

其次,从设计理念来看,智慧城市正从局部设计走向全局协同优化。这意味着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将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与长远规划,通过跨部门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来实现城市的整体性发展,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市民的生活需求。

再次,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也体现在技术应用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正在为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效率,也为解决“大城市病”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此外,智慧城市的建设还着眼于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智慧城市将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构建开放的数据平台和智能的服务体系,推动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智慧城市的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无论是通过智慧政务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还是利用智能技术改善居民生活质量,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社会治理理念的革新。

新时期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创新和战略要求

城市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目标。新时期的智慧城市建设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建设人民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整体性重塑城市发展新动能、新格局、新优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有力促进数字中国建设。

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打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综合载体。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的主线就是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动能层面,要大力整合城市科技创新资源,推进数字科技研发和应用的革命性突破;在要素层面,要加快城市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突破数据要素市场化制度难点和技术瓶颈;在载体层面,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传统工业、农业、服务业深度转型升级,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是绿色生产力,要加快城市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因地制宜,不同城市需要锚定切实有效的特色发展路径。

深圳作为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城市之一,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成为全球智慧城市的标杆。深圳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推动城市管理、交通、环保等领域的智能化升级。同时,深圳还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这些举措使得深圳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外,新质生产力还促进了城市治理模式的变革,使决策更加科学、服务更加高效。借助智慧城市平台,政府能够汇聚多样化的数据资源,实现对市民需求的快速响应和精准对接,优化城市资源的配置和管理,从而增强城市的安全性和韧性,为市民创造更加宜居、便捷的城市生活。

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思维和战略举措

发展是硬道理,韧性安全是基础和前提,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指导意见》充分强调城市高质量发展,除了延续传统智慧城市文件中培育壮大数字经济的内容,还创造性增加了促进新型产城融合内容,即推进数字时代的现代产业与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同时要求推进城市“数字更新”、促进以城带产和以产促城。

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发挥数据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专家表示,以数据融通、开发利用贯穿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建设始终,重点把握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创新实践、构建数据要素赋能体系、丰富数据驱动的应用场景、健全完善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四个方面。

在丰富数据驱动的应用场景方面,以构建数据应用场景为牵引,促进数据协同化、融合化应用,形成一批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好用的业务场景,全面赋能城市数字经济、产城融合、精细治理、绿色宜居、安全韧性发展。

以推进城市精准精细治理为例,加强城市数字化转型与城市更新、产业发展等重大战略与政策衔接协同;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深化“一网统管”建设,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维全过程各环节数据融通,加强城市生命体征监测,推动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数据赋能、业务联动;探索建设基于城市统一标识体系的“城市码”,推进房屋建筑等“落图+赋码”机制,形成“多码合一、一码互联”的服务治理体系。

对于近年来智慧城市运营运维缺乏可持续性等不足,专家表示,从运营体系、运营机制和运维方式上提出创新方向,要加快建立数据运营、设施运营、服务运营的立体化运营体系,打造政府、企业、科研智库和金融机构等多元共建的生态圈,加快形成一体化、规范化的智慧城市运维体系。
 
“考虑到智慧城市‘重建设、轻运营’问题由来已久,建成即落后、上线即淘汰的现象时有发生。”专家说,要通过探索建立以问题解决度、用户满意度等应用效果为导向的运营预算和评价考核机制,提前谋划运营重点,通过一体化规划、专业化建设,取得人民满意的运营成效。

下一篇:

2024中国房地产新质生产力论坛在北京召开

上一篇:

从5毫米突破到2毫米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