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如何建好公园城市?这些城市给出答案

2024-08-08 16:52:08来源:中华建设网   
核心摘要:现如今,公园城市的实践,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展现出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杜佳晨)什么是公园城市?是推窗见绿,零距离享受暖阳照绿洲的舒适感;是不论是微风和煦的清晨,还是华灯璀璨的夜晚,都能走得进、坐得下,实打实感受绿意;更是一种还绿于民的城市理念,满足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大提高了“绿色幸福感”。
 
当今时代,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引发了人们对城市空间与生态环境平衡的深思。公园城市,作为新时代城市发展理念的先锋,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引领着城市向更加宜居、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织绿成锦,公园城市微探索

rmrb2023111610p10_b
图片来源:人民网
 
公园城中建,人在画中游。

“公园城市”不是管理者唱独角戏,需要和市民游客双向奔赴。一方面,有赖于市民游客的爱护配合。公园张开怀抱,游客报以文明自觉,不攀花折枝、不乱扔垃圾、不踩踏草坪、不惊扰野生动物,见到不文明行为也能及时劝阻。
 
另一方面,也需要公园管理者提高管理能力。公园管理者可以因时因地制宜做出调整,不断适应市民游客对公园“破墙”后的新需求。例如,为带宠物的游客专门设置一个宠物区,在台阶、易磕碰地区设置警示牌,引入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对公园进行智能化管理等。
 
城市空间寸土寸金,尤其是建成区,剩余空间极少,绿化文章怎么做?海南省不少城市顺势而为,通过建设口袋公园,充分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边角地、废弃地等进行整治“美颜”,在城市细微处展现的“小确幸”,百姓身边的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多起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生活更加美好。
 
公园城市的建设,更需树立“人民公园为人民”的理念,将市民的需求与福祉放在首位。以四川天府新区为例,70.1%的蓝绿空间占比,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生态画卷,更彰显了城市规划者“拥绿亲水”“组团发展”的智慧与决心。新区的湖畔书店,以其独特的水下视角,成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意见证。此外,公园城市的建设还需在观念带动、要素驱动、点面互动、文旅融合上下足功夫,让公园成为城市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点,提升城市整体魅力。
 
可圈可点,发展模式匠心独运


图片来源:人民网
 
现如今,公园城市的实践,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展现出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乌海市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曾经的城市边角料地块华丽转身为市民的绿色福利,不仅提升了城市的颜值,更让“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重庆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山水公园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生态宜居水平,营造出“推窗见景、出门入园”的优美环境,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绿色福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北京市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与全民健身相结合,形成了什刹海西海湿地公园、马家湾湿地公园、大通滨河公园、顺义新城生态休闲公园等一批滨水休闲空间。
 
上海世纪公园的“破墙透绿”,打破了公园与城市的界限,让市民与自然美景的距离缩短为零,提升了“绿色获得感”;成都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让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都邑空间……这一系列举措,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更深刻地改变了市民的生活方式,提升了幸福感与归属感。
 
公园城市的建设,是一场跨时空的绿色探索,关乎城市空间的重塑,更关乎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从天府新区的湖畔书店到乌海市的口袋公园,从上海世纪公园的全天候开放到青岛中山公园的“破墙透绿”,每一处绿意盎然的角落,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寻。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自然风貌,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发展路径。未来的公园城市,可能是“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也可能是“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公园城市面貌或许千姿百态,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始终如一。
下一篇:

住建部:推广“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

上一篇:

2024年全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百场宣讲进工地”走进广州白云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