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甘坑:古镇or新镇

2024-07-24 21:31:26来源:中华建设网   
核心摘要:在深圳作短暂停留,游了南头城,登了莲花山,就不知去处了,总不能又去海滨蹓公园,逛闹市看高楼吧,好在朋友推荐了甘坑古镇。

甘坑:古镇or新镇
李 未
 
在深圳作短暂停留,游了南头城,登了莲花山,就不知去处了,总不能又去海滨蹓公园,逛闹市看高楼吧,好在朋友推荐了甘坑古镇。
 
微信图片_20240724213851
古镇街景

朋友推荐的理由:在深圳繁华的都市边缘,隐藏着一片静谧而充满故事的土地--甘坑古镇,这是一个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客家古村落,依山傍水,古色古香……
 
甘坑,原为客家小镇,位于深圳东北部,起源于明清时期。这里曾是客家人聚居地,古建众多,房连巷通,泉眼遍布,溪水甘甜,因在本地客家语中,“坑”是指小水沟、小溪流,故称甘坑,它是了解深圳原住民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东门城楼
东门城楼
 
按照导航提示,我们驱车来到甘坑古镇外,在一处高架桥下的停车场泊车,有一块标牌上显示:华侨城甘坑新镇……这咋回事啊?甘坑究竟是古镇,还是新镇?
 
这日,临近夏至,阳光直射,天气炎热,本就不太适合旅游,走进甘坑古镇北门的牌楼时,只见到了零星的散客。
 
远远望去,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在参天大树的掩映中,甘坑的街景比较独特,既有飞檐翘角的古建筑,又有高耸云端的新大厦……
 
从一块竖立在入口处的导览图上看,以北门为原点,似乎有东西两条游览线,东线的“古镇味”稍浓,有炮楼院、关帝庙、甘味街、城门楼……;而西线的“乡村味”略重,有V谷乐园、小凉帽农场……
 
甘坑不大,占地仅18万平方米。因此,我们的游览不必选边,不用偏废,不分东西,那就“城乡”统筹吧!
 
往“东线”没走几步,便见到了两件标志物:一块刻有“甘坑”的巨大岩石和两尊形象逼真的牛头石雕,就此让我进入了游览状态,也就近把我带入了甘坑展览馆——最能了解甘坑历史的窗口。
 
我从头到尾认真地浏览了每一块承载着甘坑历史的展板。准确地说,这是一个以甘坑为代表,集客家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展示平台。这里展示了丰富的客家文物,从古老的农具到特色的服饰,从传统的家居用品到独特的民间工艺品,而每一件展品都似在诉说着客家人的勤劳勇敢,再现着深圳人的客家记忆。
 
在参观展览中,我恍然大悟:原来,2016年华侨城进驻了甘坑,启动了文旅融合项目,在立足甘坑传统客家文化资源禀赋基础上,通过对甘坑古镇进行文化、生态和生活“三修复”,将甘坑古镇打造成了独具神韵的既能留住客家乡愁、赓续历史文脉,又能让文化传统古村落与现代文明城市共存的文化地标……难怪甘坑古镇也被冠以“华侨城甘坑新镇”的名头!
 
那时,我已无意研究这些规划理念的来龙去脉,也无心推敲这里规划布局的合理合规,只想实地看看甘坑古镇与新镇融合的实际效果。
 
我走出展览馆,开始体验最时髦的“City walk”旅游方式。
 
不经意间,看见一座高耸于左右排屋的炮楼式建筑,这便是甘坑有名的炮楼院,其中碉楼高四层,方方正正,天台女儿墙呈方桶式,四面开有瞭望窗,顶楼有射击孔,建于民国,战时防御匪盗,平时作族人私塾,也是客家人聚居的标志性建筑,它记载着客家人抗击外侮的不屈精神。
 
炮楼院
炮楼院

漫无目的地来到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七都一一六”,瞧着木门框上的这几个字,有点莫名其妙,这啥意思?看了相关说明才知道,甘坑是明末新安县分为3乡7都57图509村中的“7都116村”,这就是甘坑老屋区,古镇的“古”字主要在这里显现。
 
七都一一六
七都一一六

时值中午,老屋区游客稀少,静悄悄的。眼前是错落有致、相互连通的巷子,到处被三角梅或绿植点缀着,巷子里吊着花灯或花伞,漫步其中,悠闲自在。坐落其中的甘坑古井、关帝庙、家风家训馆,无不藏着时光的故事,让我们能体会到百年客家人的旧时生活。
 
听说,食在客家,独树一帜。看到“甘味堂”的招牌,如获至宝,正好歇会儿,尝点客家风味,也好填饱肚子。可走过一家又一家风味独特的门店或摊位,又犹豫了,毕竟自己是个亚健康人,饮食禁忌不少,什么“酿豆腐”、“盐焗鸡”,这类豆制品、高蛋白的菜,我只能“望食止饿”,过过干瘾啊。后来,在甘坑东门城楼附近的一家麦当劳店,我狼吞虎咽地啃了两个汉堡,体味了一把“甘坑新镇”的洋味。
 
甘味堂
甘味堂

甘坑古镇确实不大,不一会儿就逛出了东门城楼外,又折回来“查漏补缺”。在去凤凰谷的路上,居然“遇”见了一个穿着清代官服的人,他那大摇大摆、旁若无人的样子,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大清时代”……此情此景,倒是一下子把甘坑在我心中的“古”推到了“新”境地。
 
凤凰谷
凤凰谷

凤凰谷,似乎在甘坑边缘,地理位置相对独立。正因为如此,这片谷地也相对静谧,沿途风景犹如南国的植物园,枝繁叶茂,鸟语花香,让人从城镇的喧嚣中一下子沉静下来。这里是甘坑古镇传统文化活动空间,以四栋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寿字楼、凤楼、福字楼、麒麟楼组成,皆有福寿安康、平安喜乐的吉祥寓意,亭台楼阁,各种雕艺,把徽派建筑四水归堂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共同围合出一个独属甘坑古镇的世外桃源。
 
走马观花地逛了一圈,还颇有感触。这些建筑虽不是古迹,却也是令我兴奋的“古董”;我虽没有收藏者“格物致知”的情怀,却也感受到了“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境界,不枉此行。
 
我们转悠出来去寻找甘坑的文昌塔时,闹了点笑话,按照一个当地人手指的方向,误把一栋现代建筑楼顶的八角楼当了宝贝,还变换着角度拍照留存,结果,直到转向“西线”游览的途中,才在一处山顶上发现了那座从黔东南迁过来的侗族八角楼——文昌塔的真容。
 
文昌塔
文昌塔

这“西线”游览的主题是体验自然生态--小凉帽生态农场和V谷乐园。我们只在外围晃了一圈皮毛,也算是了解了号称“中国首家本土原创IP的生态农场”是如何亲子互动、沉浸自然、寻根文化的……
 
小凉帽农场
小凉帽农场

从这次“City walk”可以窥见:或许甘坑就是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成国际化大都市真正的“内核”吧!
 
在深圳的这个旮旯里能有一处寻根问祖的地方,着实不易。我在甘坑的“City walk”,不仅对甘坑究竟是古镇还是新镇的疑惑找到了答案,而且对当下如何重塑文旅,特别是景点既要火起来,更要活下去有了思考。
 
甘坑,古镇与新镇的融合体。“古”就是保护遗存,维护历史;“新”不是新建,也不是拆除重建,而是用“古新融合”的理念,推“古”出“新”,“古新并存”,既保护好基本格局和历史肌理,又更新好基础设施和生活状态。正如甘坑一样,立足传统客家文化资源,按照“保护性开发”原则,通过穿衣戴帽、修旧如旧的方式,修缮、维护历史建筑,这样依存了历史,附着了客家,以“甘坑客韵”为主,深化了文旅融合,守住了文化根脉,通过打造人文古镇,再造了一个旅游新镇。
 
二十四书院
二十四书院

古镇小甘坑  新镇大手笔! 
下一篇:

中建协:将召开第六届建筑供应链大会

上一篇:

山东聊城市城管局园林中心:精研蟠扎新技术 赋能养护新高度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