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祖国》杂志社开展“高举伟大旗帜 弘扬红旗渠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2024-07-04 10:06:00来源:《祖国》杂志   
核心摘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进一步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性观念,激发工作热情,7月1日,《祖国》杂志社组织党员、积极分子和部分业务骨干赴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实地参观学习,开展 “高举伟大旗帜 弘扬红旗渠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进一步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性观念,激发工作热情,7月1日,《祖国》杂志社组织党员、积极分子和部分业务骨干赴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实地参观学习,开展 “高举伟大旗帜 弘扬红旗渠精神”主题党日活动。活动邀请了民进中央原专职副主席、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原副主任王佐书,国家军事博物馆原馆长郭得河少将,国家发改委基建中心原书记戴首君等一同参观学习。
 
1-1
 参加活动的全体党员在红旗渠青年洞前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
 
当天上午,在《祖国》杂志社编委会执行主任李和平、社长龚泓铭、执行社长兼总编辑程四化的带领下,参观人员一行来到红旗渠风景区,穿过象征红旗渠精神的“红飘带”,走过蜿蜒曲折的“水长城”,来到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真切感受林县人民劈山开渠的壮举与艰辛,并组织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参加活动的人员在青年洞合影留念
 
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州(原林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绝壁穿石,挖渠千里,在巍巍太行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将漳河水引向林州大地,为林县铺开了一张引、蓄、灌、提相结合的水利网,结束了这里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红旗渠,因此被林州老百姓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红旗渠建设历时近10年,前后近30万人上山修渠。面对当时缺少技术人员、粮食不足、资金短缺三大现实问题,林县政府和人民凭借着“高举红旗前进”的精神,以“愚公移山”的勇气克服困难,开山建渠,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之旗插在太行山巅,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人工天河”,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
 

 
红旗渠于1960年2月开工,修建之初正逢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但这项修建10年之久、投资近7千万元的工程,竟未发生一起贪污或挪用修渠物资事件,没有一个干部失职渎职,连账单都有整有零、清晰可查。让人深切感受到了红旗渠精神中的廉洁魅力。2010年5月,红旗渠被中央纪委、监察部命名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红旗渠考察时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
 
 参加活动人员在红旗渠纪念馆前合影
 
当日下午,《祖国》杂志社一行来到红旗渠纪念馆进行实地学习,馆内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故事,生动再现了当年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战天斗地、劈山凿渠的伟大壮举和新时代的林州风貌。吴祖太舍身太行、任羊成凌空除险、李改云舍己救人等众多感人事迹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无不为林县人民不怕困难、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精神所震撼。据统计,在修建红旗渠的整个过程中,有81位干部群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人生最辉煌的篇章!
 
 走进纪念馆参观学习
 
 听讲解员讲述红旗渠“凌空除险”的感人事迹
 
军事博物馆原馆长郭得河将军感慨地说道:“在党的生日当天组织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大家受到的教育很现实,也很深刻。20世纪60年代,30万人上太行,没有奖金,没有工资,没有住房,住山洞、吃野菜,冒着生命危险苦干10年,改天换地,建成‘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这样的壮举从古至今都很少见。林县人民靠着一双手,一根钢钎,一把锤头,就建起了这样一个‘人工天河’,这是怎样的精神和动力啊!我想,这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做到,一套很好的领导班子和一个清正廉洁、带头艰苦奋斗的好作风,才能把群众动员起来。毛主席说过‘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但是如果没有共产党这样的政治力量去组织、动员、引导,这个力量是很难发挥出来的。人民群众的力量就像地下涌动的岩浆,非常强大,有了共产党的凝聚力、先进思想、优良作风,以及干部的牺牲精神,才能把它引发出来,组织起来。建党百年以来,也正是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许多优秀干部的带动下,我们在中国革命史、中国建设史上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奇迹。”
 
郭得河将军谈参观学习的体会
 
看到在党的生日当天有很多年轻人来到红旗渠参观学习,郭得河将军很高兴,作为一名老兵和一名老党员,他深情地说道:“希望青年人学习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不忘‘永久奋斗’的革命传统,担当时代重任,成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先锋力量。”
 
参加活动人员在红旗渠分水闸参观学习后合影
 
随后,《祖国》杂志社一行来到红旗渠廉政教育学院廉政展馆。展馆以“红廉”为主题,通过从严治党、源头活水、赓续传承、铁纪护航四个展厅,运用图片文字、立体视频、实物场景、互动体验等多种手段和元素,传播廉洁文化,助推党员干部传承红廉基因、永葆政治本色。
 
参加活动人员走进红旗渠廉政教育学院廉政展馆参观学习
 
此次红旗渠实地参观学习活动,不仅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精神的升华。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全方位感悟了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纷纷表示要将红旗渠精神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敢于担当的精神,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为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殷墟博物馆“探索商文明”展厅参观学习
 
7月2日上午,大家乘车来到位于安阳市的殷墟博物馆新馆。博物馆分为三个主题,一层主题为“探索商文明”,以殷墟的起点和基石,追溯整个商文明的探索历程;二层主题为“伟大的商文明”,商文明巩固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天下体系,形成了后世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版图;三层主题为“世界的商文明”,商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成果,具有全球意义,青铜器、玉器、甲骨、白陶等商代文物流散至海外美、日、英、法、德等数十个国家,被60余家收藏单位保护、研究、利用,商文明传播至远。
 
走进“世界的商文明”展厅参观学习
 
参观结束后,民进中央原专职副主席、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原副主任王佐书说道:“在一层和二层展厅,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让我们看到了辉煌灿烂的商代文明和商代先民的高超智慧,增强了文化自信,但在三层展厅参观之后,我感到心情有些沉重,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保护不力,以及国外入侵者的抢劫掠夺,我们的很多珍贵文物流失海外,这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种遗憾。”
 
王佐书主席在殷墟博物馆谈心得体会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殷墟,给予殷殷嘱托,为推动殷墟文物保护和文化弘扬提供了重要遵循:“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殷墟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是长期的多样的体系化行为。我们要努力构建科学的殷墟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方面的巨大优势和作用,使洹水河畔这片沉睡千年的遗迹,在“守好中华文明根脉”的实践中,焕发出新的强大生命力。(《祖国》杂志/赵娜宋志娇 图/李园慧 王国勇 刘振伟)
下一篇:

北京等20个城市选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

上一篇:

同济大学顾祥林教授一行赴中建八局景德镇陶溪川(三期)项目调研指导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