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阎秋) 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全面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据统计,“十四五”期间全国计划新建或者改扩建体育公园1900多个。提出了建设目标,到2025年,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
据了解,我国在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方面,十年前,就启动了“15分钟健身圈”建设。“15分钟健身圈”一般是指在城市社区,居民从居住地步行或者骑车不超过15分钟范围内,就有可以开展健步走、广场舞、球类运动等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其建设目标是,到2025年,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
在加大全民健身设施的供给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一是持续加大经费投入,引导各地推进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社会足球场、群众滑冰场等群众身边的场地设施建设。
二是支持完善农村地区和边疆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组织实施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工程,建设县级多功能运动场或维修、更新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健身器材。
三是持续补助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其中2023年就补助了2491个场馆,覆盖全国近1400个县级行政区域,受益人口超过4亿。
四是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和配置标准,确保群众健身安全。据统计,“十四五”期间全国计划新建或者改扩建体育公园1900多个、全民健身中心近1400个、县级公共体育场600多个、健身步道8万余公里、社会足球场1万余个、群众滑冰场300多个,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项目近15000多个、智慧健身设施4700多处、户外运动服务设施5100多个,数字化升级改造公共体育场馆660多个。
与此同时,为群众开展健身活动提供了多方面的保障:
一是大力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确保群众“能健身”。持续推进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社会足球场、群众滑冰场等建设工作,引导支持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让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更加便利。截至2023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9平方米,“健身去哪儿”难题得到进一步缓解。
二是广泛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活动,确保群众“会健身”。组织专家学者、优秀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全民健身志愿者走进学校、社区、乡村和企业,开展品牌统一的科学健身指导走基层、科学健身大讲堂、国民体质检测等活动,把健身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三是不断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供给,确保群众“健好身”。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全国全民健身大赛、社区运动会已经成为全民健身赛事的品牌活动,每年有7个全国性的全民健身主题示范活动,按时间顺序从年初到年尾顺序开展。此外还有各级各类体育协会举办的群众性的赛事活动。目前群众展示健身成果的舞台是更加广阔。下一步,将统筹各方面的力量,不断加大力度,把场地设施建在群众身边,把科学健身指导送到群众身边,把赛事活动办在群众身边,推动全民健身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