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2023年度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大事记》发布 老城保护涌现一批标志性成果

2024-06-07 16:52:28来源:新华社   
核心摘要:6月6日,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及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携手发布《2023年度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大事记》。《大事
6月6日,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及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携手发布《2023年度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大事记》。《大事记》收录了去年名城保护领域重点事件115条,包括清海军部旧址实现对社会预约开放、香山公园三处古建院落面向公众开放等。本市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带动老城整体保护,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进京赶考之路”串珠成线
 
在海淀区成府路南侧清华园铁路宿舍1号楼北侧,始建于1910年的清华园车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外廊式单层建筑。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抵达北平,清华园车站成为“进京赶考之路”进入北京地区的第一站。
 
去年1月,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增补名单公布,正阳桥遗址和清华园车站旧址入选。随后的3月25日,清华园车站旧址“焕颜”亮相并对外开放。《大事记》中提到,从清华园车站旧址到颐和园益寿堂,再到中共中央香山驻地旧址、香山革命纪念馆,“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已串珠成线,精彩亮相,成为去年名城保护领域值得关注的重点事件之一。
 
清海军部旧址“创新”开放
 
北京历史文化资源丰富,重点文物的开放展示为市民提供了高品质的文化体验。去年7月1日起,清海军部旧址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等团体开放预约参观,这也是本市第一处由中央单位作办公用途,利用周末非工作日面向社会团体预约开放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旧址历经沧桑巨变,从清代王府、清末衙署到民国北洋政府、大总统府、执政府等,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社科院办公使用,见证了百年来的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大事记》中提到,清海军部旧址对外开放落实了“不求所有、但求所保,向社会开放”的要求,成为核心区文物保护利用的示范案例。
 
八达岭夜长城首次在春节期间开放、蒙藏学校旧址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开放、密云区入选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示范县、“伍连德故居”实现对外开放、团河行宫开园迎客、“漫步北京”核心区文化探访路推出……一系列重点事件深入挖掘和展示北京历史文化价值,凸显“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制度保障持续完善
 
2023年,本市印发多项涉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象认定与登录,文物、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等方面的政策文件,持续完善传承城市文脉的政策体系和制度保障。相关内容也被列入《大事记》中。
 
例如,去年3月31日,《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公布实施,首次明确中轴线保护区域范围边界,遗产区、缓冲区总面积共51.3平方公里;5月,经市政府批准,国兴胡同等513处街巷胡同和天安门广场等46处片状地名被列入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11月22日至12月6日,《北京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提出北京历史文化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东亚地区早期人地关系的杰出见证、中华文明赓续的千年古都、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首善之都和多元交流开放包容的大国之都。
 
《大事记》在附录中列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象名录。截至2023年12月,北京共有世界文化遗产7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5处、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57处、历史建筑1056处/栋、历史文化街区49片、历史文化名镇1处、历史文化名村5处、古树名木41865棵。

来源:新华社

下一篇:

鲜红的党旗——献给党的103岁生日

上一篇:

中建六局第二建设公司西安鱼化璟苑项目开展保障高考服务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