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鄂家乡》(55)秀美通山县
徐家兴(武汉)
通山秀丽美好的通山。
你那一片神奇的土地,
是嵌在湘鄂赣交界处,
一颗令人注目的明珠!
………
通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隶属咸宁市,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县境东南邻江西武宁县,南与修水县毗邻,东接阳新县,北连咸宁市,西部与祟阳接壤。
通山县总面积26.8万公顷,辖8个镇、4个乡、1个管委会,共有17个居委会、172个村委会。2016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通山民俗文化
通山是一片文化的热土。据考古记载,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刀耕火种。墩头山出土的石斧、石刀;郭家岭出土的甬钟;盘山出土的铜剑等,都是通山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通山还有独具地方特色的汉戏、采茶戏、山鼓、民歌和民间故事传说,它们在民间艺苑摇曳身姿、顾盼流芳,被后人视为民间艺术奇葩。
※通山山鼓
相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通山山鼓,是农民在野外劳功时,边劳功边以山鼓伴奏、唱歌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
山鼓的形状如戏曲中所用的小堂鼓,尺寸形制略小,鼓身两边安铁环,系有牛皮带或缎带,便于鼓匠挂在胸前。演唱时,鼓匠右手执扦击鼓,左手托着鼓的底部,配合用手指调节出不同的音色。
一名技艺出色的鼓匠,一般能打出数十种节奏迥然不同、情绪各异的鼓点子。山鼓之音,响亮清脆,数里之外能闻其声!
通山山鼓主要分《挖山鼓》和《栽田鼓》两大类。此外还有一种《山锣鼓》,这种《山锣鼓》除鼓匠自背一面山鼓外,腰间还挂有一面铜锣,左手执钟打锣,右手拿扦击鼓。山鼓的曲调与地方语言结合紧密,节奏性很强,加上旋律高亢激昂,质朴热烈,富有浓郁的地方形式。1988年湖北省民间音乐舞蹈电视比赛中,通山县改编的节目《喜来云禾》山鼓,荣获银杯奖。
※通山山歌
通山山歌亦名樵歌,是当地人民以世代相传的独特腔调和方言土语唱出的民间歌谣。其唱腔丰富,通常以“打山鼓”伴唱形式唱出來。
清同冶版《通山县志》载:“山壁晴光,桥间夜色,渔歌樵唱,田鼓寺钟………”樵歌指的是山歌,田鼓则指山鼓中的栽田鼓。
建国后,通山民歌在口头流传的基础上,得到政府重视,2006年通山山歌被列于湖北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通山神歌
通山神歌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今天巳形成了一种格式的民间音乐形式。一首神歌实际上是一首七言绝句,人们把吟唱神歌称作赛诗会。
通山神歌只在初一至元霄节期间吟唱。这是从有神歌以来的规矩,后人一直效仿延袭。每到年节,族长就和族人们商量,策划如何唱好神歌,以祝:风调雨顺,族人安康!
神歌堂一般设在祠堂内,祠堂大厅燃起熊熊大火,堂上摆着神灵塑像和祖人牌位。大厅左侧是族人的主队歌手,右侧是请来的客队歌手,上方是伴奏乐队。伴奏乐器是大鼓和大锣,唱完一句,以打击锣鼓作为过门。神歌的歌词除“神歌头”、“十祝”是固定的词句之外,其余都是即兴而吟。
通山神歌分为三部分:
即请神(神歌头)、神歌(主题歌)、嘱神。
请神,如老环城的歌词是:“伏曦混沌开张,盘古天地人皇。有巢燧人继起,补天女娲仙娘……….今晚叼陪龙案,奉请各位歌郎。切字谐音步韵,定要洗耳清详。开露银牙金口,各呤白雪华章。”
神歌头只领不唱,念完两句,击一声鼓,敲一声锣,再念下两句。领毕,接着就进入主题歌。神歌,主题歌一般是主队起头,他们先唱“请歌师”。一个韵出来后,有时要步唱数百首,主队不变,客队不主动改变。若没有可唱的了,可以翻韵,即取韵脚的谐音继续吟唱。相互攻击、取笑娱乐。
嘱神,就是叮嘱神灵保佑一方风调雨顺,族人幸福安康。一般拫据族人居住顺序一户一户进行叮嘱神灵。嘱到哪家,那家就燃放爆个个、奉上糖果敬神灵。每家每户叮嘱神灵后,歌师再向全族喝采(十祝):“一祝早登龙虎榜,文章定发少年郎。名提金榜从今起,早步金阶保国门。”………在一阵阵鞭炮声中神歌结束。给歌师奉送红包,以示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