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鄂家乡》(54)湖北隽邑通城县
徐家兴(武汉)
《我的家乡,通城》
子墨生香
鄂湘赣界有小郡,人杰地灵曰通城。
绿水常流山青青,奇秀风光在险峰。
楚汉之地历千载,巴陵代代出才俊;
方琼尚尤英魂故,阁背巡按世流芳。
绿水常流山青青,奇秀风光在险峰。
楚汉之地历千载,巴陵代代出才俊;
方琼尚尤英魂故,阁背巡按世流芳。
通城县,简称隽,隶属咸宁市,汉为下隽县地。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是咸宁、岳阳、九江金三角中心交汇点,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1140.7平方千米。
通城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侯区,光照适中,气侯温和,雨量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通城县户籍人口52余万人,辖9个镇、2个乡;另辖5个乡级单位,县政府驻隽水镇。通城地名,取境内隽水北入长江,直通武昌城之意。
通城风景名胜:
☆红色景点
罗荣桓元帅纪念倌、湘鄂赣黄袍山革命烈士陵园、英雄母亲黄菊妈陵园、湘鄂赣党校旧址、通崇修县政府旧址、红军洞、八百壮士墓群等。
☆人文景点
一门三尚书遗址、岳飞之师方琼墓地、明朝进士润田故居、黄庭坚退隐黄袍山的“鲁直第”、夜珠窝“文定世第”、秦汉时期张良创办的伐桂书院,华罗山古兵寨遗址等。
☆寺庙道覌
兰若寺、白玉寺、胥林寺、普救寺,张良道观、八仙道观等。
地方风俗文化:
※通城花鼓戏
又名通城提琴戏,源于湖南临湘茌鼓戏,是以岳阳花鼓戏琴腔为主旋律,融合湖南长沙花鼓戏部分腔调和曲牌以及通城、本地山歌、夜歌、民间道教教音乐。曲调优美,旋律明快。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也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
※民间歌谣
通城山歌、民歌题材广泛,旋律高亢优美,句式变化不一。有号子、山歌、田歌、灯歌、小调、风俗歌、童谣、儿歌等。1981年普杳收集了400多首。其中,收入湖北民间歌曲集成的64首,编入(咸宁地区民歌集)的72首。
※山歌
大体可分高腔、平腔、急口令、牧牛歌4种。高腔山歌以5句式为主,节奏自由,音域宽广,旋律起伏,高亢悠扬。平腔山歌,以4句式为主,节奏规整,旋律平缓,节奏松紧结合,速度较快,似说似唱,旋律与方言声调结合,风趣诙谐。县南群山环抱,峰岭相对,村畜上山放牛时,往往对唱取乐,称“对山歌”。
※童谣
多为农村少年儿童游玩、劳作时唱的顺口溜,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县内广泛流传的有(黄花菜、菜花黄)、(八哥子飞下田)、(麻鸡婆、尾巴拖)、(张打铁.李打铁)等。此外还有儿歌、摇儿歌,反映儿童生活情趣和母爱之情。
通城特产:
*甑蒸糕
为通城县小吃佳品,老少皆喜。此糕以粘米、糯米、红糖、芝麻为原料。混合浸泡10小时后,磨成米浆,包好压干,再用手搓成粉粒,上笼蒸熟。蒸笼采用竹筒或圆木筒穿孔,内奎活塞。上蒸时先将水烧开,再将小甑置于壶口,以湿布密封,然后将粉粒、红糖、芝麻投于甑内蒸,蒸熟后香甜可口。
*麦市干子
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采取独特的制作工艺,做出百味豆腐干,口感纯美。制作的原料有黄豆、香料、鸡精、辣椒、油等,运用特殊的卤制技术,溶色香、味美、辣脆于一体。其浓郁的农家风味成为通城的大亍小巷的一特色小吃。
《通城八百壮士》
“八百壮士”闻名天下,但很少人知道,他们大多为湖北人,过半来自鄂东南的通城县。而这段往事,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连通城人也都不知道。
1980年初,通城县修誌人员在收集军事类资料时,从通城县抗战史料中,发现了一份《参北上海四行孤军通城49壮士传》。随后,他们查阅了相关史料,发现这份名单不全面,当时通保安大队的两个中队200多人奉命调往淞沪前线,并整体编入国在党88师524团一营,而留下来的名单中,却仅有49人。
1991年咸宁师专丁一教授,曾带6名学生到通城,对“八百壮士”作了10天的调查后,认为:“八百壮士”实为420人,其中,通城保安团有200余人奔赴淞沪,参与四行保卫战。随后,丁一教授根据调研的成果,对有关史料加以梳理,陆续发表了《通城保安大队八佰壮士、孤军营,其后行踪》等论文,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通城“八百壮士”关注。
注1:1937年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保卫四行仓库的英勇事迹,极犬激发和鼓午了全民抗的斗志。
毛泽东亲自为之题词:
八百壮士民族革命典型!
注2:在上海苏州河北岸,讫立着一栋建筑,它就是“四行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