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建10座公园;
增加105公里绿道;
实施垃圾分类攻坚工程,
建设1500个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等;
治理背街小巷,
推动300处背街小巷整治提升;
整治18处交通堵点。
武汉鸟瞰图 。(资料图片)
4月23日,记者从武汉市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上获悉,今年是武汉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该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周期、精细化建设管理理念,实施十大工程,提升城市能级和功能品质,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美丽武汉。
实施美好环境缔造工程:
完成200个老旧小区改造
加强空气质量立体防控,谋划实施500个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项目。推进汉江南岸综合治理项目,新增硚口5公里滨江碧道,打造“百里廊道新亮点”。
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1万吨/日,新增溢流污染调蓄能力24万立方米。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完成200个老旧小区改造,建设130个和美乡村村湾。
老旧小区改造后的模样。(极目新闻记者 宋枕涛摄)
实施市政设施提质工程:
整治提升4万个井盖
提升道路环境品质,推进全市150条重要道路缘石坡道“零高差”改造,修复20万平方米破损人行道,整治提升4万个井盖。
推动出台中心城区桥下空间利用规划;持续开展燃气安全“大起底排查、全链条整治”;808座城市桥隧安全检测覆盖率达到100%,完成桥梁抗倾覆整治工作。
江汉城管使用新型材料安装窨井盖,噪声不再扰民。
实施洁净城市提标工程:
机械化清扫覆盖率达九成以上
持续打造洁净城市,开展“深度保洁”,道路机械化清扫覆盖率、洁净率均达到90%以上,做到路面见本色、设施见底色。
建设4处建筑弃土集中消纳场,新改扩建4座装修垃圾处置厂。优化公厕布局,新改扩建城镇公厕150座,推进300座公厕适老适幼化改造。
新能源环卫吸扫车正在清洗道路。
实施垃圾分类攻坚工程:
1500个垃圾分类收集设施
积极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压实各方责任,推进居民小区向全域推开延伸,农村区域探索就地就近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新路径。
创新分类模式,推行街道(乡镇)主责、物业管理主导、服务外包补充的垃圾分类模式,有条件的小区实行智慧分类。
推进2万个分类投放点微改造,建设1500个垃圾分类收集设施,改建升级50个垃圾收集转运站。
江夏区智能垃圾分类收集屋。
实施园林增绿提质工程:
新改建10个城市公园
新改建张家湾人民公园、佛祖岭公园、后襄河公园等10个城市公园,新建塔子湖村U19绿地等80个口袋公园。
织密绿道网络,打通绿道断点,建设东湖绿道三期、东西山系生态人文廊道示范段、汉口绿道示范段二期等105公里绿道。提升发展大道、京汉大道等80条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复兴路、白沙洲大道等林荫路110公里。
东湖绿道三期放鹰台段已建成。(通讯员费帆供图)
实施重点部位提升工程:
四环线以内禁止新建混凝土搅拌站
聚焦工地管理,保持工地内部及出入口环境整洁,持续实施围挡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四环线以内禁止新建混凝土搅拌站。
聚焦窗口形象,进一步提升三大火车站、进出城道路、红色资源点位等周边环境秩序。
实施街巷空间焕新工程:
提升整治300处背街小巷
武汉将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推进历史风貌区建设试点工程,筹划推动10个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治理背街小巷,推动300处背街小巷整治提升,着力改善群众身边环境。
持续打造30处精细化管理片区,塑造环境优美的城市地标。持续推进100处空置地块综合治理。
江岸区历史风貌区。
实施市容景观擦亮工程:
巩固“两江四岸”景观亮化品牌
巩固“两江四岸”景观亮化品牌,完成长江大桥、长江二桥、龟山电视塔等地标建筑景观亮化提档升级,利用桥下空间、街边小游园打造微光小景观,增加景观节点。
推进500处特色街区、早夜市规范外摆,修订户外广告设置指引,支持商业街区采用新兴形式广告。
武汉两江四岸夜景。(极目新闻记者 肖颢摄)
实施交通秩序畅通工程:
整治18处重点交通堵点
实施交通秩序畅通工程,推进额头湾立交、三环线常青立交、南泥湾大道、琴台大道、建设大道延长线等重要节点提升改造;推动高新八路完工,实现光谷二路主车道贯通;推进长江新区富强大街、江湾大道、胜海立交等骨架道路建设。
围绕33个城市更新单元、城中村改造等,完工100条微循环路网、打通20条断头路、新改建50公里慢行交通设施。新增15万个停车泊位。整治18处以上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堵点。
人车分流的武昌中南路人行天桥经过改造后,告别了堵点。(通讯员费帆供图)
坚持城市综合管理“高位统领、分级管理、协同治理”工作模式,健全部门联动共商、信息共享、问题共治、实效共评“四共机制”。
试点推行“城市管家”模式,探索将环卫作业、市政维护、绿化养护等公共服务实施集约化、规模化、一体化运营,实现城市治理降本增效。
洪山区将环卫作业、绿化养护和水面保洁,交由社会化城市运维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