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有所居、住有安居是广大农民群众最朴素的愿望。长期以来,我国农房建设常常存在点多量大面广、农户主体责任无法较好落实、安全意识缺乏、安全投入不足、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等不利因素,加强农房建设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为进一步规范农房建设管理、强化农房施工监管、保障农房质量安全,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严格按照《江西省农村村民自建房管理办法》规定,采用“1234”工作法抓实这一工作,让农民群众真正盖得放心、住得安心。
一套图集 有品有形
设计是农房建设的龙头。为了让农民群众住上称心如意的好房子,会昌县制定了《赣南客家风貌营造指引——会昌篇》,设计了一套农房设计通用图集,向农村建房户大力推广使用。
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从去年起开始统一规范乡村建筑风貌的设计、建设、管控等环节,使各村农房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建筑风格、外观形象、色彩图案达到相对统一的要求,营造良好的乡村风貌,彰显乡村特色,提高乡村建设水平。
在周田镇梅子村,58户村民积极地表达了建房需求。县住房城乡建设局主动对接镇政府和村委会,共同商议村民建房事宜,上门提供设计图集和技术咨询服务,整个过程做到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统一服务。
两支队伍 有质有量
为抓实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管理,会昌县成立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小组,选派专业对口的干部,不定期到乡镇开展农房建设质量安全巡查和调研。除此之外,该县有两支队伍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支是当地组建的乡村安全员队伍,将乡镇分管领导、业务干部、村级安全员与乡村建设工匠一并纳入培训,提升专业能力。目前,全县共培训乡村安全员300余名,为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
另一支是乡村建设工匠队伍。会昌县制定了乡村建设工匠培训计划,每年开展集中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培训合格的获颁资格证书。目前,全县经过培训合格的乡村建设工匠超过2100名,同时建立工匠名录和数据库,实行工匠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乡村建设工匠对农房质量安全的巡查和指导作用。
三项服务 有“理”有“技”
对于农房工作而言,政府部门做好服务意味着沟通成本的降低,让政策更早更好地惠及困难群众,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我们通过三方面工作,做好对农村百姓的服务。”会昌县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一是政策宣传服务,通过微信公众号、公告栏等方式大力宣传省市农房建设有关政策制度,向农民群众大力倡导“适用、经济、牢固、美观”的理念,反对盲目攀比、贪大求洋、浪费资源的建房行为,增强农民群众的质量安全意识。二是技术指导服务,提前做好农房建设摸底调查,掌握村民未来两年的建房意愿,做好信息登记,及时解答村民在建房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整合全县专业人才,采用“一对一”挂点指导乡镇的方式,为乡镇的农房建设提供技术服务。三是规划设计服务,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为村民建房提供规划设计支持,特别是对政府所提供通用图集需要调整和修改、设计与建设用地不相符等实际情况,提供免费技术服务。
四个机制 有始有终
农房建设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了做到持之以恒,会昌县从制度上不断完善,重点在四方面加强机制建设。
一是建立联合审批和竣工验收制度,按照“统一受理、联合踏勘、联合审批”的原则,开展村民建房办证审批管理,由乡镇人民政府牵头,会同住房城乡建设、自然资源等部门实行联合审批,项目竣工后共同验收,确保各方面都符合相关规定,质量安全达标。二是建立村级日常监管机制,做好农房建设常态化巡查,规模大的成立村民建房理事会,及时掌握村民建房情况,建立质量安全动态监管台账,以实现“全过程、全覆盖”。三是建立施工过程监管机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对审批过的农房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抽查,在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指导与验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立即责令整改并提出解决办法,及时遏制各类违规行为发生。四是建立乡村建设工匠红黑榜制度,每年对乡村建设工匠集中培训和考评,将技术水平高、服务意识强、施工质量优的工匠列入红榜,给予全县通报表扬,优先承接本年度农房建设项目;将不规范施工的工匠列入黑榜,在相关媒体进行通报,资格证书年审不予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