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柏林墙前
李 未
站在柏林墙前,这个画面虽很简单,但这个话题却很沉重。
十多年前,我曾到过柏林,站在柏林墙前凝视与遐思……
柏林街景
现在看来,当时的国际背景趋于缓和:东西柏林墙倒,一时冷战结束;彼时的俗人心境过于乐观:世界求同存异,暂时和平共处……
柏林街景
然而,时过境迁,当下的国际环境变得错综复杂,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遏制打压的政治操弄,技术封杀的经济壁垒,利益纷争的剑拔弩张,M国拱火的局部战争,导致全球危机四起,地区局势动荡,世界不太平,形势不乐观……如此,历史上的柏林墙虽已推倒,而事实上的“柏林墙”却又垒起……
柏林街景
但我相信,无论柏林墙存在与否,历史车轮总是滚滚向前的,和平潮流亦是不可阻挡的,而回忆当时在柏林墙前凝视的感触,追忆当年在柏林墙前遐思的迷茫……这般,既是为世人增强和平信心添砖,也是为自身巩固理想信念加瓦……
柏林街景
那年初冬到柏林,我们去参观了皆为德国标志性建筑,且存在着历史关联性的“两点一线”:勃兰登堡、国会大厦和柏林墙。
来到欧洲著名的林荫大道--菩提树下大街,尽管整条街的菩提树婆娑成行,古建筑整齐有序,德国人彬彬有礼,但走在这条欧洲著名的浪漫风情街上,由于或多或少对德国那段纳粹历史存在的心理阴影,竟然感觉不到惬意。
菩提树下大街
与菩提树下大街的宁静相比,走到勃兰登堡门一下子热闹起来,这里有休闲的市民,有参观的游人,有表演的“艺人”,熙熙攘攘的,这让我情随波动,兴趣盎然。
勃兰登堡门
眼前的勃兰登堡门由六根巨大的石柱与四匹青铜马拉着的胜利战车构成了凯旋门,据说最初它只是柏林城墙的一道城门,因通往勃兰登堡而得名。
勃兰登堡门
我仔细端详,原来这座古典复兴建筑的灵魂,是坐落其上的雕塑,它才是勃兰登堡门的象征,而勃兰登堡门也因此才成为柏林的标志。难怪在那三十年,西柏林的市民隔着柏林墙也要观望勃兰登堡门,那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更是一份和平的期盼……
一来到不远处的德国国会大厦,当年苏联红军把胜利红旗插上楼顶的银幕画面就浮现在脑海里。这座德国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19世纪末,1933年因纳粹党操纵臭名昭著的“国会纵火案”被焚毁,直到21世纪前夕翻建修复,德国联邦议院又正式迁入,才重新回到德国政治生活的中心。
国会大厦
我本来还想着把国会大厦的里里外外好好研究研究,可瞧着这排队要进入国会大厦参观的人已拐了弯了,我们行程安排的时间肯定不够用,只能在大厦外观赏了。
国会大厦
国会大厦前广场特大,初冬时节还是绿草如茵,看着广场边漂亮的现代建筑和广场上尽情的游玩人群,我一边心情放松的拍照,赞叹建筑真美;一边心绪不宁的思索,感叹和平真好!不过,没能近距离地观赏国会大厦上的玻璃穹顶,确实有点遗憾。
此行在德国游览的重点是柏林墙,它就在国会大厦的左侧。
柏林墙
柏林墙是东西德之间全长156公里的防御系统,从铁丝栅栏到混凝土墙,曾经是冷战的标志物,现在部分被保留成了纪念物和旅游点。
柏林墙
我们参观的柏林墙就是遗留下来的其中一段,这段1.3公里的柏林墙,已被艺术家们涂鸦成露天画廊了,被称为莫尔东区画廊,2009年刚刚翻新过。
柏林墙
站在这段已成为绘画载体的柏林墙前,五彩斑斓的墙面,五颜六色的画面,五花八门的场面,不仅吸引眼球,而且联想地球,其中最著名的昂纳克和勃列日涅夫接吻的《兄弟之吻》令人驻足,使人费解。我在一幅以环保为主题的墙面前,配合着画面的内容装腔作势地摆拍了一张照片,有画龙点睛之妙,亦有趣味横生之处,至今我还保存着。
柏林墙周边景致
我在柏林墙的涂鸦里看出了“自由”两个字的光芒。
为了亲身体验当年柏林墙给德国人民带来的痛苦和不堪,我心情复杂地游览了柏林墙周边的景致,然而这里曾经的戒备森严已灰飞烟灭,奥伯鲍母桥上的地铁缓缓驶过,施普雷河里的游艇飞速开来,临湖建筑安然无恙,散步行人清闲自在,一片祥和景象……
柏林墙周边景致
此情此景,让我感同身受,令我感慨良多:受历史的局限性,当年柏林墙的建立是分裂的象征,和平的屏障,因为与时代发展相背,所以被历史潮流推倒……
柏林墙周边景致
十多年过去了,我站在柏林墙前的凝视与遐思,仿佛就在昨天。遗憾的是,类似的隔离墙至今仍然存在于世界各地,成为社会和解的拦路虎,历史发展的绊脚石……
“位卑未敢忘忧国”,我站在柏林墙前的凝视与遐思仍在与时俱进,延续拓展,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既有新的理解,又有新的期盼:
柏林墙的历史证明,对立,没有出路;对抗,只有死路;对等,才有活路。“柏林墙”的现实说明,经济脱钩,没有可能;发展共存,才有动能。无妨国家大小,无关意识形态,无论发展模式,惟有求同存异,互不干涉,平等互利,相向而行,合作共赢,和平发展,国家才可发展,世界才会美好,人民才有幸福,人类才能进步!